正文 一、黨的統一戰線的基本理論和實踐(1 / 3)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的發展又推動理論不斷創新。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曆史發展進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相繼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作為這些理論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形成了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鄧小平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江澤民和胡錦濤關於統一戰線的重要論述。在新的形勢下要做好基層統戰工作,首先是要深入學習這些重要理論,掌握其精髓,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

1.統一戰線的含義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的特點

統一戰線就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的政治力量(包括階級、階層、政黨、集團乃至民族、國家等)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為了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組成的政治聯盟。簡要地說,統一戰線就是一定社會政治力量的聯合。

我們現在講的統一戰線,專指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組織和領導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為了實現自己的曆史使命,實現各個時期特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團結本階級各個階層和政治派別,並同其他階級、階層、政黨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標下結成的政治聯盟。因此,這個統一戰線就是解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統一和同盟軍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統一戰線形成了三個顯著的特點:其一,中國共產黨是統一戰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問題,是統一戰線最根本的問題。如何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毛澤東提出:一是要依靠黨的正確的路線和政策,二是要依靠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三是要照顧同盟者的利益,並在政治上說服教育同盟者,與他們一道前進。就是要製定能為同盟者接受的正確的政治主張、綱領和方針政策,帶領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為共同目標而奮鬥。其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黨領導的統一戰線都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革命的、愛國的人們包括全中華民族絕大多數人在內的規模宏大的統一戰線。新時期統一戰線是一個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以及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政治聯盟,具有更加突出的廣泛性。其三,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長期戰略,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始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經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的曆史時期,各個時期都有特定的任務、範圍和目標。在當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曆史時期,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的任務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振興中華和祖國統一而奮鬥。

統一戰線概念最早由誰提出

馬克思、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思想的主要創始人,但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統一戰線”概念。1840年10月17日,在德國北部商港不來梅經商的恩格斯以弗·奧的署名,在《知識界晨報》第249號上發表文章《唯物論和虔誠主義》,其中寫到:“在同宗教的黑暗勢力進行鬥爭的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結成統一戰線。”這篇文章以《不來梅通訊》篇名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中。這裏,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統一戰線”概念,並運用統一戰線政治策略開展反對宗教封建勢力的現實鬥爭。

2.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實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是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統一戰線的一係列重要論述,是無產階級政黨統一戰線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馬克思、恩格斯處在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興起和發展的時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日益成為“兩大互相直接對立的階級”,其時,世界範圍內一切舊勢力已經結成了驅除“共產主義幽靈”的同盟。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要砸爛一切舊的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一方麵,必須加強自身的團結統一,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此,他們親自創建和領導了第一國際的活動;另一方麵,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參加革命的階級、政黨和社會力量結成聯盟,他們提出:“隻要資產階級采取革命的行動,共產黨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君主專製、封建土地所有製和小市民的反動性”。但他們同時強調,在同資產階級結成聯盟的過程中,無產階級要始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這是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的根本指導思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階級剝削和壓迫,就不能使自己從剝削壓迫它的階級下解放出來。

(2)無產階級必須加強自身的團結和統一。無產階級內部的團結和統一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一個國家內無產階級自身的團結和統一;另一方麵是各國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的誕生

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在歐洲一些國家得到迅速發展,並在英、法等國取得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鬥爭日益激烈。一些國家爆發了一係列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國裏昂工人的兩次起義,1837年開始的英國憲章運動和1844年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在這些鬥爭中,無產階級已經提出自己的階級要求,並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但是,因為缺乏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這些鬥爭都先後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