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秦歌鬆開,笑著和文定山打招呼。文定山接手文希:“希希,讓小姨和外婆聊天,我們把椰子拿給外公。”
喬芸拉秦歌到沙發:“你姐夫為了讓我早點回家見你,特地到友誼劇院接我,呶,那些新鮮椰子是我們今天排舞的道具。”退休後的喬芸節目多多,又是組了個中老年舞蹈隊,又是和老同學到處參團去遊山玩水,似乎比退休前還要忙。
秦歌剛扭頭朝文定山的背影投去感激一笑,脖子上的絲巾已被喬芸解了下來,她攤開絲巾,一陣驚喜:“歌兒,愛瑪仕秋冬係列,這是中國旋律吧?”喬芸輕輕摩挲著,仔細地欣賞上麵的圖案,“媽,這絲巾配您這身衣服呢,送給您吧。”秦歌看到媽媽對絲巾愛不釋手,爽快地拱手相讓,幫喬芸圍上,打了個結,然後問秦畫:姐,怎麼樣?
“挺好的,它的著色印染技術確實不錯。”秦畫擅長水墨畫,對著色十分在意。她一直優雅地坐在那裏,含笑靜看媽媽和妹妹的熱鬧,她們對絲巾的打結方法各持己見,又都熱心地向對方示範講解,文定山和秦漢在廚房交流烹調心得,文希和保姆在洗手間嘻嘻哈哈洗手,屋子裏的人都在生活著,隻有她,一塵不染,蓮花般綻放。
秦畫的圍巾多不勝數,絲綢的,羊絨的,棉線的……文定山喜歡給她買絲巾,他說,絲巾最契合她的氣質。兩人相遇那天,秦畫圍著一條深紫色羊絨圍巾,一臉淡然,在人海中款款而來,瞬間擄走了文定山的心。
對她,他何止驚為天人、一見鍾情,簡直是把她捧在手心如明珠般嗬護。結婚後從不讓妻子做家務,她畫畫會入迷,可以在畫室裏畫到半夜,他也不擾她;她沒有生育,一年,三年,五年,文定山為她頂住來自文家長輩的壓力,甚至在五年前,他毅然向父母宣布是自己有不育症,為秦畫免除後顧之憂,還積極收養了一個小女嬰,取名文希。
屋裏的雞湯味越來越濃,秦畫聞出其中有絲絲的當歸味,這種味道再熟悉不過了,在文定山向父母坦白:“醫生建議我,想要當爸爸的話,隻能收養一個孩子。”的時侯,她聽見自己內心裏壘得堅固高聳的城堡轟然倒塌,墜落凡間的仙女決定要與愛人生一個愛情結晶。
可是,撤除一切避孕手段後,一個月,兩個月,半年過去了,她的肚子仍沒動靜,中藥調理!她相信中國醫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幫他們圓夢。
當歸是一味調理氣血的婦科良藥,整整一年間,秦畫不知喝了多少有它入伍的湯藥,可惜,還是沒能暖宮去淤,隨著年歲又增,懷孩子的希望非常渺茫。文定山不忍妻子受苦,安慰她:“畫,你是我的女神,讓你生育我都覺得是褻瀆你了,我們可以去福利院收養一個孩子,這樣我們的家庭圓滿了,還為社會分擔了責任。”
上帝也許真的太忙了,不停為人們開門關窗,開窗關門,秦畫想,上帝忘了給我開這扇門,我隻有去求助生殖中心的醫生了,可惜,不堪回首的幾次助孕均以失敗告終,最後還是文定山和喬芸親自去福利院選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嬰,才平複了秦畫受創的心情。
秦家的好女婿人材輩出,一個文定山已夠讓兩老欣歎女兒有福,到何有邦出現,就連向來重男輕女的王新民——王不準父親,都忍不住羨慕妒忌恨了:“阿漢,你當年隻生了兩個女兒,可現在我怎麼覺得你家多了兩個兒子呢?”
喬蕙——喬芸的姐姐也讚不絕口:“芸,還是你早生孩子早上岸啊,兩個女婿都這麼高素質有前途,一個在政府機關當官,一個是汽車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如此強光照射之下,王新民有兒子,兒子還是個公務員的優越感頓時減弱許多,他對王不準說:“你看兩個姐夫多架勢,你也要抓緊給我找個媳婦回來,老爸都六十六了,再老些,很難幫你帶小孩囉!”
大學畢業沒幾年,剛擠進公務員行列不久的王不準果然爭氣,很快帶了個小學音樂老師回家見父母,很快結了婚,一年後又生了兒子,王家喜事連連。
王新民興奮得有點收不住嘴:“阿漢,你說你們家個個都是知識分子,又一個比一個長得如花似玉,玉樹臨風,怎麼對生孩子這事就這麼不上心呢?定山和阿畫去收養別人的孩子,有邦和阿歌更奇怪,早早聲明十年之內不生育,唉,我真不明白,你們這不是浪費大好條件嗎?”
姨父的話象山穀晨鍾般,在秦話心裏回聲許久。
“湯來咯!”秦漢端著兩個燉盅在前,文定山端一個燉盅在後,前者給秦歌喬芸奉上,後者遞給秦畫,還體貼的提醒一句:“小心燙。”秦家的女人地位高,王新民說得沒錯,她們三個都被老公寵壞了,十指不沾陽春水。
“今晚在家住一夜?”喬雲問。
“嗯。”秦歌翻手機的電話簿,找商會的程會長。
“那就好,明天和阿準一道回去。”喬芸放下湯盅,抽出一張紙巾拭嘴。
“什麼?阿準,和我回去?”秦歌猛然抬頭。
“是啊,明天他送秀心去你那兒嘛,不正好你坐他的車一起過深圳嗎?”喬芸反問。秦歌一時無語。今天和王不準一起探望外婆時,的確是當著老人的麵答應了讓林秀心他們借住何宅,可他沒說這麼快就到位啊?而且自己還真沒心理準備,家裏多個大肚女人……嘖,多不方便啊。
“小歌,秀心一個女人挺著肚子東躲西藏,不能自由出門,也很不容易,你就放下成見,關心關心她吧。”秦畫突然發話,把秦歌聽得一愣一愣。
“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既然秀心阿準他們能得到兩份,那麼,第二份和第一份同樣應該得到祝福。”秦畫柔聲淺笑,文定山在一旁頜首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