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肖:不賢。[2]蒙恩備使一路:蒙受恩惠充任一路的官員。王安石這時被朝廷任命為提點江南東路刑獄。[3]闕廷:指朝廷。[4]當以使事歸報陛下:應當把我外出任職的情況向皇上回報。[5]緣:因為。[6]伏惟:古時下級對上級表示尊敬的詞,有請求之意。[7]幸甚:幸運得很。[8]竊:謙詞,私下的意思。[9]睿智:大智慧。[10]夙興夜寐:早起晚睡。[11]纖介:細微。[12]蔽:沾染。[13]孚:信任。[14]輔相:輔佐。[15]貳:疑惑。[16]讒邪傾巧:奸邪之徒以巧言進讒以亂攻。傾,用盡。巧,巧言,表麵好聽、實際虛偽的話。[17]二帝三王:二帝,指堯和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18]顧:可是。[19]“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二句:對內不能不為國家擔憂,對外不能不害怕外族侵擾。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時帝王都祭祀土神和穀神,後來“社稷”用來代表國家。夷狄,對少數民族的貶稱,這裏指遼和西夏。[20](xǐ)然:恐懼的樣子。[21]“有仁心仁聞”三句:原文是“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見《孟子·離婁上》。意思是有仁愛的心腸和仁愛的聲譽,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恩澤,他的政治也不能成為後代的模範的,就是因為不去實行前代聖王之道的緣故。仁心,仁愛之心。仁聞(wèn),仁愛的聲譽。聞,聲譽。澤,恩惠、好處。法,效法。[22]方今之失:今天的過失。[23]去:相距。[24]一二修先王之政:一一實行先王的治國主張。一二,這是一一的意思。修,完善,這裏有實行的意思。[25]法其意:效法他的基本精神。其,指先王。[26]施設之方亦皆殊:製訂施行的方針政策也都不同。[27]改易更革:指變法革新。[28]傾駭:驚倒,嚇壞。[29]囂:喧嘩。[30]揆(kuí):揣測,估量。[31]仁民愛物:愛民惜物。[32]誠加之意:真能盡心意去做。誠,真能、果然。[33]乏:缺少。[34]有沉廢伏匿在下:有被埋沒不用的人才隱藏在下層。[35]閭巷草野:泛指民間。閭巷,即裏巷。草野,指鄉村。[36]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職事者:在一切方麵都能治理好百姓盡職盡責的官員。使民,治民。修,整治。[37]不才苟簡貪鄙:沒有才能,辦事苟且,馬馬虎虎,貪婪卑鄙。[38]闔郡:全郡。闔,全。[39]膏澤加於民:使百姓受到恩惠。[40]吏輒緣之為奸:官吏們往往利用它辦壞事。輒,往往。緣,因這裏有利用的意思。為奸,辦壞事。[41]領:接受。[42]指:同“旨”,旨意。[43]徒法不能以自行:這句見於《孟子·離婁上》,意思是光是法令本身是不能推行的。[44]患苦:憂慮痛苦。[45]弊法:有害的、不合理的法令製度。[46]趨:趨向,走向。這裏有投合之意。[47]貪毒禍敗:貪婪、殘酷、腐敗。[48]豈弟君子,遐不作人:這兩句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豈弟,即愷悌,和易近人。遐,何,難道。周文王是平易近人的君主,難道還培養不出人才嗎?[49]“微賤兔置之人”二句:《詩經·國風》裏有《兔置》一篇。置,兔網。兔置之人,捉兔子的人。全句的意思是:連微賤的捉兔子的人,都沒有不好德的。[50]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奉,捧著。璋,美玉做的禮器。峨峨,威武雄壯的樣子。髦士,俊秀的士子。攸宜,所宜。全句意思是:手捧著禮器、圭玉的臣子們,顯得十分威武端莊,這些有才學的人,都得到相宜的位置了。[51]周王於邁,六師及之:邁,行。六師,古代帝王擁有六軍,也作六師。及,跟著。全句意思是:周文王出巡的時候,有六師的軍隊跟著他。以上四句見《詩經·大雅·棫樸》。[52]夷、厲之亂:夷,周夷王,公元前869—前858年在位。周夷王曾經被迫親自下堂去迎接前來朝見他的諸侯,有違周禮。周厲王,公元前842年因奴隸暴動,厲王逃到彘(今山西省霍縣),後來死在這裏。[53]宣王:周宣王,名靖,公元前828—前782年在位,厲王之子。他即位後,廢除了籍田製度,一說廢除在籍田上的奴隸集體耕作,曾不斷對準夷、徐戎、儼狁用兵,以鞏固周王朝的邊疆。後被稱為“中興之君”。[54]“德如毛”三句,見《詩經·大雅·丞民》,原詩是:“‘德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封於樊(今河南濟源東),亦稱樊仲、樊穆仲。這首詩是尹吉甫(宣王的卿士)歌頌山甫的。(yóu):輕。儀:猜度。圖:想法子。這幾句詩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事體,輕得像片毛一樣,百姓卻少有能夠拿起來的。’我便心想著那個能夠拿起來的人,做這有德行的事體;隻有這個仲山甫,他能夠做出有德行的事體。可惜我們心裏很敬愛他,卻沒有力量去幫助他。”[55]推其類以新美天下之士:推其類,推舉與他同類的人才。新美,更新和改善。[56]不廷:指不來朝貢的諸侯國。[57]美之:讚美他。[58]“薄言采芑”三句:出自《詩經·小雅·采芑》。薄、言,皆語詞,無義。芑,是苦菜,青白色,葉很肥厚,可以生吃,也可以蒸做菜吃,又可喂馬。新田,是開墾兩年的田。菑,是開墾隻有一年的田。三句詩的意思是:出兵去打荊蠻的時候,沿途采摘苦菜,采來人和馬都吃,采的地方,或是在那開墾兩年的田裏,或是在開墾一年的田裏。[59]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指對人才的教育、培養、選拔和任用。[60]自國至於鄉黨皆有學:鄉黨,周製以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後來因此以“鄉黨”泛指鄉裏。黨的學校叫“庠”。天子京都和各諸侯國國都所在地,設有“國學”,專教帝王、卿大夫的子弟,以及從下麵升學上來的優秀之士。[61]博置:普遍地設置。[62]禮樂、刑政之事:禮,禮儀。樂,音樂。刑,刑法。政,行政。[63]先王之法言德行:法言,指合於先王規定的禮法的說話。德行,指合乎先王道德觀念的行為。[64]苟:如果。[65]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饒,富足。約,約束。裁,製裁。這三句的意思是:俸祿上使他們生活寬裕,又用禮儀製度約束他,用刑法來製裁他。[66]製祿:製定俸祿製度。[67]庶人之在官者:平民在官府裏服役的人。[68]世祿:上代做官。其子孫可以世襲享受俸祿的製度。[69]放僻邪侈:放、侈,放縱;辟、邪,不正。意思是肆意作惡,違法亂紀。《孟子·梁惠王上》:“放辟邪侈,無不為己。”[70]祭養:祭祀,生養。[71]燕享:燕,同“宴”,請客吃飯。[72]以命數為之節:命,爵命,爵位。數,等級。即按官爵等級來加以限製。[73]齊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律,原意為樂律,這裏指禮儀、規格。度量衡,是計量的單位,這裏指數量標準。這句意思是:從禮儀、服式、飲食等方麵,按照不同等級定出各等級統一的數量規格標準。[74]具:備辦。[75]銖兩:比喻輕微。古代二十四銖等於一兩。[76]道藝:指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藝,指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77]不帥教:不聽從教誨。帥,遵循。《禮記·王製》:“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78]屏棄:拋棄。[79]不齒:不被提及。這裏指不錄用。[80]流:流放。[81]變衣服者,其君流:改變服裝式樣的人,君主就把他流放。[82]“闕或誥曰”句:闕,其,指周天子。或,有。誥,皇帝下的命令、文告。佚,跑掉。拘執,逮捕。周,周室京城。予其殺,我把他殺掉。這句意思是說:周天子有通告說:有聚眾飲酒的,你不要叫他們跑掉,全都逮捕起來,送到京城來,我把他們殺掉。[83]忍而不疑:忍心這樣做而不遲疑。[84]抵冒:抗拒,冒犯。[85]禁嚴而治察:禁令嚴格而管理嚴密。察,苛求,這裏有嚴格、嚴密之意。[86]至誠懇惻:非常真誠誠懇。懇惻,誠懇。[87]左右通貴之人:指皇帝身邊的達官貴人。通,達,指達官。[88]庠序:下層的學校。[89]百官億醜之賤:指眾多下層官吏。醜,類。[90]進退:指考取或落選。[91]爵命祿秩:指官位、俸祿等級。[92]後稷:古代官名。舜時主管農業的官吏,名棄。[93]共工:古代官名。舜時管理百工的官員,名垂。[94]佐屬:助手、下屬。[95]上狃(niǔ)習而知其事:上麵熟悉而且了解他辦的事。狃,習以為常。[96]下服馴而安其教:下麵的人馴服他,並安定地聽從他的管教。[97]著:顯著。[98]考績:考核政績。[99]赴功:奔向成功。赴,奔走。[100]取容:取悅,取得別人的歡喜。[101]繆辱:繆,侮辱。繆辱,羞辱。[102]比周:植黨營私。比,與壞人勾結。周,與人團結,比周連用,義為結黨營私。語出《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03]讒諂:讒,說別人的壞話。諂,巴結奉承。[104]理百官而熙眾工:管理好百官,使各行各業興盛。熙,興盛、興起。[105]“三載考績”三句:每隔三年要考核一次你們的政績,經過三次考核,凡是有功的人,使用提拔的辦法來表彰他;凡是有過錯的人,使用罷免的辦法來懲罰他。黜,罷官。陟(zhì),升官。幽,昏暗,指有過鍺的人。明,明智,指有功的人。《見尚書·堯典》。[106]四凶: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四凶是渾敦、窮奇、檮杌、饕餮,他們作惡多端,舜把他們流放到荒遠的地方去了。[107]皋陶、稷、契(xiè):皋陶,被舜任為掌管刑法的官。稷,後稷,被舜任為農官,他教民耕種。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108]徙:遷移。這裏指職務調動。[109]取牆壁具而已:隻取得些牆壁器具罷了。言隻空有學校的形式。[110]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設五經博士,弟子五十人,為西漢太學建立之始。曆代製度稍有變化,但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111]漠然:冷淡的樣子。[112]課試之文章:指宋代科舉考試時,以儒家經典的內容為題來考試學士的文章。後來演變為八股文。[113]窮日之力:用盡整天的精力。[114]工:擅長。[115]用天下國家:治理天下國家。用,治理。[116]白首於庠序:在學校裏熬自了頭。[117]處工於官府:周有司空,把各種工匠集中在官府裏製造各種用具、武器等。處,安置。[118]處農於畎畝:把農民安置於田間。畎畝,田間。[119]處商賈於肆:把商人安置在店鋪裏。[120]屏:排除。[121]今悉使置之不教:如今卻全部把它放在一邊,不列入教學的內容。[122]責:責成。[123]無補之學:無用的學問。補,益處。[124]卒然:突然。卒,通“猝”。[125]居則為六官之卿:《周禮》載周有六官: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中的首長叫卿。[126]比、閭、族、黨之師:古代行政製度規度規定: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五族為黨。[127]卒、兩、師、旅之帥:古代軍製規定,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128]宿衛:保衛皇宮。[129]奸其任:胡亂擔任官職。奸,亂。[130]苟其才行足以自托於鄉裏者:如果他的才學品行能夠在鄉裏站得住腳的人。自托:自己能托身。[131]未有肯去親戚而從召募者:沒有肯離開親人應召去當兵的。去,離開。召募,招兵。[132]以射、禦為急:射,射箭。禦,駕馭戰車的技能。急,緊要。意為把射箭和駕馭戰車作為首要任務。[133]伎能:同“技能”。[134]苟人之生,有疾則已:如果人生有殘疾,不能射箭,就算了。[135]別士之行同能偶則以射:別,區別。行同,品行相同。能偶,能力相當。這句是說以射箭來辨別士人在品行相同、能力相當下箭術的高低、人才的高下。[136]寓以射:寓,寄托。這裏有包含的意思。這句意思是宴賓客、祭祀等活動都包含有比賽射箭的內容。[137]弧矢利,以威天下:弓箭的作用,在於顯示威力於天下。弧,木做的弓。[138]揖讓之儀:古人賓主相見的禮節。揖,拱手為禮。揖讓,打躬作揖之類。[139]尤大:最重要。[140]幹戈:兵器。[141]虞:憂慮。[142](xǐ)然:恐懼的樣子。[143]不足恃以為安:不能依靠他們保障安全。恃,依靠、憑借。[144]執兵:手拿兵器。執,拿、持。[145]騎射行陣:騎馬射箭,布置陣勢。[146]朝廷侍從:皇帝身邊的近臣。[147]食口:人口。[148]充其養:作為養活其家屬的補充。[149]守選、待除、守闕通之:守選,等候選官。待除,任期已滿,等待任命新職。守闕,等候補闕。通之,平均計算。[150]廝養:奴仆。[151]窘:困迫。[152]泰:安泰,富足。[153]製行不以己:製定和推行製度時,不拿自己作標準。[154]以中人為製:以中等人為準則。[155]因其欲而利道之:根據他們的欲望誘導他們。道,同“導”。[156]交賂遺:用財物買通別人。[157]毀廉恥以負累:敗壞廉恥而負罪。[158]矜奮自強:奮發自強。矜奮,自尊奮發。[159]職業安得而不弛:本職工作怎能不毀掉?弛,毀壞。[160]治道何從而興乎:治理國家的辦法又從哪裏興起呢?[161]委法受賂:違法亂紀收受賄賂。委,丟棄。[162]侵牟:侵,侵犯。牟,一種吃苗根的蟲,引申為貪取、侵奪。《漢書·景帝紀》:“侵牟萬民。”[163]以率天下:作天下的表率、榜樣。[164]閨門:內室的門,指大臣們的私宅。[165]犯上:冒犯皇帝。[166]教:教化。[167]放絀:放,流放。絀,罷免。放絀意指受到懲罰。[168]拘群飲而被之殺刑:逮捕聚眾飲酒的人用殺頭的嚴刑來處理他們。被之:處理他們。[169]以為酒之末流生害:認為飲酒過度的壞風俗會產生禍害。[170]官冗:官多而雜又無用。冗,繁雜、多餘。[171]蔽於理:不通情理。蔽,蒙蔽。[172]有說:有解說。[173]大略:情況的大概、大要。[174]公患:共同的禍患。患,禍害、災難。[175]不見兵革之具:兵革,兵器和盔甲。這裏指戰爭。全句意思是,沒有發生戰爭。[176]元元:百姓。[177]公私:指國家和個人。[178]殆:恐怕,大概。[179]度世之宜而通其變:審度當時的情況以變通處理。[180]羅:網羅、控製。[181]循理:遵守製度。循,沿襲、遵守。理,這裏指製度。[182]誅:懲罰。[183]薄物細故:細小事物。[184]滋:繁多。[185]強記博誦:記憶力強,記得的東西多,讀的東西也多。[186]茂才異等、賢良方正:茂才即秀才。異等,才能出眾的。賢良方正,推薦和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凡略具文學才能的人都可應選。[187]公卿:朝廷的大臣。[188]進士:凡各地舉人在京應禮部考試,以詩賦錄取的,稱進士。以經義錄取的稱明經
正文 第8章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4)(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