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鄉人為自己洗澡非常隨便,夏天或在山泉裏、或在小溪中,不帶肥皂、不帶澡帕也可衝衝完事。冬天則更不用說,耐煩時燒桶熱水搓搓發熱,不耐煩時十天半月不洗妻子也不會有什麼牢騷。但是對鳥兒的洗澡問題必須按規矩辦事。
給鳥兒洗澡分幹洗和濕洗兩種。竹雞常用幹洗,畫眉常用濕洗。
幹洗並非現代男女在發廊裏的洗法,而是讓竹雞在沙堆裏翻騰滾擦,俗稱“竹雞滾沙”。不過這種洗法的用沙並非隨便,不講究的鳥主會在溪邊洗一塊潔淨的沙地,將沙輕輕掏鬆兩寸,去掉雜物,然後任憑竹雞嬉鬧、舒展;講究的鳥主則要用細篩將沙篩好,如同修築電站、鋪架高速公路的用沙,不允許有半點異物。竹雞翻沙騰滾之時,就是鳥主滿意之時。
畫眉的濕洗則更有學問。首先鳥主必須尋來一隻幹淨的腳盆,認真清洗幾次然後倒進20度至27度的清水,水淺不能讓鳥露出膝蓋,水深不能漫其鳥身,隨即將鳥籠輕輕放入水中,手輕而平,切不可讓鳥受驚,當鳥兒臨水洗翅時,那濺起的水花伴隨著畫眉的歡鳴,真是鳥鄉人的一道風景。雖說鳥鄉人還尚未嚐試妙齡少女的高級洗發液,但幾滴菜油還是要滴入水中的。因為這樣,鳥兒沐洗完畢,毛身會油光水光,色澤透亮。就因為養鳥人對鳥兒的洗澡問題特別關注,一位婦人犯了一次嚴重的錯誤。一天中午,丈夫因上山勞作遲遲未歸,鳥兒在籠中躁得不可開交,媳婦知道已超過鳥兒洗澡的時候了。她怕丈夫回來怪她,順手拿了一隻腳盆倒水給鳥兒洗澡。就在這時,丈夫氣喘籲籲地趕了回來,先是一陣表揚,後來臉沉了下來,他細看腳盆,頓時大怒,端起盆子扔向門外。老婆莫名其妙,直到丈夫罵出聲來,才知道自己拿的是女腳盆……
為了少犯鳥規,從此,鳥鄉人給鳥洗澡都有專用的鳥盆,用桐油油,油光油光,閃閃發亮。
喂鳥
沐鳥馬虎不得,喂鳥則更需精細,除了各鳥有各鳥的餐飲習慣外,還要注意其營養搭配。就拿畫眉來說,有的喜歡吃水蜘蛛,有的喜歡吃螞蚱,有的喜歡吃草上青(草上的青蟲),但無論怎樣,主人都不能隻讓它吃一種,必須哄著它少吃多餐,品種多樣。
幹食如此,水飲也是如此。鳥與人一樣,要是渴極了,它會一陣暴飲,此刻,主人必須控製它的飲量。“沙沙”能喝幾口,“利利”能飲幾滴?主人絕不會粗心大意。平時鳥兒的夥食也隻能這樣,但是到了鬥鳥節的前一個月,所有打鳥的夥食標準都會提高。這段時間,鳥兒除正常享用一般的野生綠色食品外,還得專門為它們安排特殊的烹調。如“高麗參磨水拌瘦肉”,“朱砂拌雞胸”等,都是為鳥兒準備的專用菜譜。
別看此方山裏人並不富有,直到盛夏,每家每戶的火床上都掛有一小塊一小塊的肉中之肉,這些都是留給鳥兒戰前專用的,如若有人去鳥鄉一行,隻怕會生出妒鳥之情。
鳥兒最高級的食品是“灌蛋”,這必須等到臨戰前的幾天才能享用。說起“灌蛋”,還得說清其烹調過程。
“灌蛋”是用筷子頭將雞蛋輕捅一個小口,然後將高麗參、小米灌入蛋口之中,與蛋汁一起拌勻,再將桐葉打濕將蛋口連同蛋身封住,放入火坑的熱灰中慢烤,等到“灌蛋”散發出奇異的清香時,才能將“灌蛋”取出放涼至22度掰開搗碎,一粒粒喂給戰鳥,那鳥會一天天壯實,一天天提神,把籠子啄得咚咚地響。雖然這種喂鳥之術有違忌之嫌,但在鬥鳥規則中並無規定,所以有經驗的鬥鳥人常常采用此術。
不過,此術必須有閑心、有閑時,一旦忙中出錯,就會前功盡棄。一位曾被稱為鳥王的阿公就留下過無盡的悔恨。那是十多年前的故事。鳥王為了戰前壯鳥,在家裏的火坑邊烤了一個灌蛋,但又記起溪邊還未洗完的魔芋,於是他急忙去了溪邊,迅速將魔芋洗完跑回家中。這時“灌蛋”已香,鳥兒已叫,他在情急中將“灌蛋”喂飽鳥兒後,他發現鳥兒已漸漸不行了。這時他才想起了洗魔芋的雙手,他才知道是他這雙手使鳥兒麻醉而死的。他後悔莫及,痛苦萬分,隻好做了一口鳥棺,默默地將鳥兒埋在後園裏,直到現在,他還每年燒幾根香,燃幾頁紙……
鬥鳥
或許是鳥鄉人太愛鳥,才留下好多讓人不解而又感人的故事,其實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鬥鳥。因為鬥鳥的輸贏關係著他們榮恥,他們等著鬥鳥的這一天,盼著這一天,和河邊人賽龍舟恐怕是一種心理。
鳥鄉人的鬥鳥分為三類:小鬥、中鬥、大鬥。小鬥平時都可進行,兩戶三戶相約而鬥即可。中鬥場麵稍大一些,十戶、八戶在一起隻要大家願意,隨時也可進行,隻不過輸贏有了一定的影響。大鬥則要等到農曆八月中秋前後,因為此刻除了山民的穀子進了倉,犁耙進了房,農活忙得差不多了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鳥兒在這個季節裏精力最旺,體魄最壯,也是最好鬥的時候,因此“大鬥”就逐漸演變成沅陵的鬥鳥節。
“當、當、當……”村頭樹上的鍾聲響起,人們一反常態地提起鳥籠,一路牛皮、一路笑聲向鬥鳥場奔去,筆者幸運地趕上了這場盛會--那是在火場鄉下寨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