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譚姨曾經跟我們說過。”童雨說,“她說神族非常狡猾,自知力量有限,所以集中兵力攻打東部戰場。戰爭異常慘烈,雖然神族最後戰敗,但是東部戰場的人類也隻有上官局長一人幸存。”
“你說的上官局長是上官雲?”程塵看著童雨問。
童雨點點頭。
“他的部門代表國家,在那次戰爭中損失殆盡。”程塵說,“現在想來,如果我當年沒有保全中華會的私心,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活下來。”
“會長,您不必自責,如果當年您不那麼做,說不定中華會已經沒有了。”龍哥說,“我不明白的是,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鬼使和神差不出麵?”
“或許,在他們看來,那場戰爭並不能改變世界的秩序。所以,他們沒有插手。”宋廷軍說。
“還有一種可能,他們參加了,隻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楊宇清說,“神族蟄伏海底數千年,但始終在關注人類的發展。上世紀末的那場戰爭,從下戰書到最後隻攻打東部戰場,這說明神族一直在精心策劃這場戰爭,我相信他們是有十分的把握獲勝的。但最後卻戰敗了,說明其中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出現了。”
“楊先生的意思是,其實鬼使和神差參加了那場戰爭,所以人類才獲勝?”宋廷軍說,“因為神族也不知道鬼使和神差的存在,所以他們低估了東麵戰場的實力。”
“你們這麼一分析,的確有點道理。”程塵恍然大悟地說,“可是東麵戰場隻有上官雲一人幸存,難道他是鬼使和神差中的一人?”
一場戰爭中,最強的人活到最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也難怪程塵會這麼猜測。
“我覺得鬼使和神差的身份已經不重要了。”楊宇清說,“九子之上的人,千百年難出現一次,這說明他們關注的不是中華會的發展,而是整個天下。”
“楊先生說的沒錯。所以戰爭結束之後,我就放棄了尋找鬼使和神差的想法。”程塵說,“但就在我決定放棄的時候,卻無意間發現了老子去向的線索。”
“什麼線索?”小北著急地問。
“傳言,老子在函穀關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然後騎青牛西去,不知所蹤。”程塵說,“戰爭結束後,我放棄尋找準備返回時,路過一個小山村,聽到了一個放牛老漢的山歌,裏麵有兩句詞:青牛不食草,萬裏馱仙人。”
“這山歌說的應該就是老子。”龍哥說。
“我也是這麼猜想的,後來我讓老漢把山歌從頭到尾唱了一遍,大概了解了它的意思。”程塵說,“山歌說的是老子騎青牛西去,路過那個小山村,與村民對話的內容,采取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
“都是些什麼內容?”楊宇清問。
程塵回憶了一下,說:“大致意思是村民看到一頭青牛馱著仙風道骨的老子過來,就問仙人要不要在村裏歇歇腳,讓青牛吃點草,好有力氣趕路。老子感謝村民們的好意,告訴他們青牛不吃草,隻喝山泉。村民們打了泉水過來喂青牛,又問老子要去往哪裏。老子說要去往昆侖山修道,路過此地。有幾位村民就說要跟老子一起去昆侖山修道,老子笑了笑說你們照顧好家人鄰裏就是道德圓滿。”
“山歌的內容倒是很普通,會長就是從這首歌裏麵知道老子去了昆侖山?”楊宇清說。
“沒錯。我向村民們打聽了老子去的方向。”程塵說,“他們還告訴我,這青牛的牛角晚上會發出光亮,能夠照亮前麵的路。我按村民指引的方向往西又走了一天,到了晚上的時候,發現一個山頭上有光,於是就找到了這個山頭,發現它像一隻倒扣的碗,與昆侖傳說中的宛丘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