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陡峭險峻,無法攀登。山峰上聳立著一座巨大的岩石,遠遠看去,就像觀音大士的尊像。而赤雪峰卻剛好相反,人們為了膜拜觀音大士的尊像,不吝財力,硬是在積雪長年不化的赤雪峰上開出了一條朝聖之路。信男信女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將赤雪峰的山路修的越發平整寬闊,前來膜拜的人一直絡繹不絕。
後來,前朝的榮安皇帝也上山參拜,並下令在山頂修建瑞雪庵,由此,這座山與瑞雪庵便成了中原赫赫有名的佛教聖地。也許這件事,是這位榮安皇帝為百姓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十三年前,如今的乾錦皇帝推翻了李氏政權,並將瑞雪庵立為皇家寺院,而且每年臘月下旬,都會帶皇子公主們前來拜會,並讓他們在庵堂內小住半月,念經學佛,直到過年才回去。
從釋心記事起,每年的這個時候,若然師父都會讓她上山來,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洞中苦修,說是要讓她修身養性,其實她自己知道,師父是看她太調皮,怕她不小心衝撞了皇族,所以才把她藏起來的。
融雪洞就像一個被壓扁的茶壺,入口就是茶壺嘴,其實也就是觀音山與赤雪峰之間的縫隙,由於積雪覆蓋,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不細看很難發現縫隙裏還別有洞天。
從洞口仰頭看去,剛好能看到聳立在天空下的觀音大士尊像,朝陽給它鍍上一層金邊,晚霞將它映襯地更為神聖。刮風或是下雪的時候,晶瑩剔透的白雪還會洋洋灑灑的從洞口落下,甚是美麗。
但是出入卻極不方便,幸好釋心才七歲,身體輕,所以每次師父都在釋心腰間栓一條麻繩,將她降入洞中,等皇子公主們都走了,再將她吊上去。如果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可氣的是,師父隻在每天傍晚送一頓飯給她,哎,的確是一處苦修聖地。
放下經書,給凍紅的小手哈口熱氣,又用力的搓搓,可還是覺得冷。釋心一邊在心裏默念著,師父快點來,釋心要餓死了,一邊不時的像洞口看去。可是不知為何,今天的若然師父來的特別晚,太陽下山都半個時辰了,還不見她的蹤影。
突然,釋心聽到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向這邊跑來,她連忙起身向洞口走去,剛剛邁出一步,就聽咚的一聲,一個人影重重地從洞口摔了下來,頓時冰雪紛飛,彌漫了整個洞口。
釋心嚇得僵在原地,不動都不敢動,直到雪花重新將洞口厚厚的覆蓋,那個小小的人影也被掩埋其中,一切都恢複如常,仿佛剛剛的一切隻是一場夢。
釋心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躡手躡腳地向前走去,她走得很慢,生怕將那個人吵醒,可她又在害怕,萬一他真的再也醒不過來……想到這,釋心頓住了腳步。
正在此時,洞口上方又傳來了隱約的腳步聲,極輕,卻又極穩,如果換了別人,一定發現不了。釋心聽見他就停在那片山頂空地上,一動不動。
釋心屏住呼吸,猜想著那個男人正在往下看,釋心也緊盯著被白雪覆蓋著的那個身影,在心底祈禱著他不被發現。不知過了多久,腳步聲又起,然後便銷聲匿跡了。
釋心長長地舒了口氣,立即向那個人影跑去,先是抬頭看了看洞口上空,確定沒有人,才急忙將他身上的浮雪拍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他拖到洞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他扶上鋪著厚厚被褥的石床,這才坐在床邊開始大口地喘氣,一張小臉紅撲撲的,惹人憐愛。
釋心一邊順著氣,一邊細細的打量起身旁的這個小人。
這是一個男孩,看身材,比自己大一些。身穿藍青色長襖,銀色鬥篷,銀色長靴,衣服上繡著繁複的吉祥紋飾。向上看去,雙眸緊閉,長長的睫毛像兩隻飛累的蝴蝶,靜靜地落在蒼白的臉上。右頰有些擦傷,已經滲出了血,就像開在雪地裏的紅梅。
釋心伸手輕輕地觸了上去,男孩立即皺眉動了動,但卻沒有醒來。釋心吐吐舌頭,拍拍胸脯,心裏暗喜,他還活著。
就在這時,釋心聽到了熟悉的腳步聲,是若然師父!釋心立即拔腿向洞口跑去。
一個竹籃緩緩從洞口上方降下,釋心對著若然師父笑笑,便拿起竹籃走入洞中,將藍中的飯菜擺在石台上,又將昨天的碗碟裝回竹籃。然後跑向洞口,將竹籃重新掛在鐵鉤上,竹籃便重新上升,消失在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