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汽車翻山越嶺,最後搖搖晃晃來到了一個大村莊。天已黑了,燈火闌珊。
看他們那興奮的樣子,就知道已到達了目的地。韓飛翔拉著他們三個先下車,韓偉軍和大寶要到車站。韓飛翔在前麵帶路,他們跟著在村子裏轉彎抹角才來到他的家裏,仔細看都是些老式的瓦房,牆是石片砌的,又破又窄,裏麵燈光昏暗。韓飛翔的母親、父親、大哥、二哥及二嫂等全家人都來迎接,特別熱情,韓大媽和二嫂趕快進到廚房,為遠方的客人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由於一路勞累,大家都想洗個熱水澡。但在這個窮山溝裏要想洗個澡很不方便,先是要用柴火燒很大一鍋熱水,再躲到一個簡陋的洗澡房去洗,所謂的澡房僅是一間矮小的土坯房,外麵用破布簾隨便遮擋,地上隻鋪了幾塊凹凸不平的青石。這天傍晚,當林豔和曉珍抖抖索索除去羅衫,正準備衝洗時, 突然發現縫隙間有幾雙賊溜溜的眼睛正在偷窺,嚇得趕快穿起衣服跑出來,不敢再洗了。韓飛翔聞訊,立即衝出來,他什麼也沒看到。
第二天,韓飛翔興致勃勃地帶他們四處參觀,可能是初來乍到,大家心情開朗,感到什麼都新鮮。韓飛翔家裏就是韓村,延綿幾公裏,好大的一個村子,估計有幾百號人,都是些很陳舊、很破落的土坯房子,村子前麵就是水田和魚塘,一條鄉村公路橫穿而過,左邊過去就是大埠鄉,右邊直通贛縣。順著公路,一眼就望到圩鎮,正是圩日,路上全是趕圩的人。圩鎮上人山人海,賣菜的,賣柴的,賣小百貨的,賣小吃的,應有盡有,異常熱鬧。
他們發現韓飛翔的父親和韓大哥也擺著攤檔兒在那雕刻印章。這時,韓偉軍來了,原來他家就在圩上,大寶家也就在不遠處。大家相跟著到處閑逛,中午就在韓偉軍家裏吃飯。韓偉軍在家悠閑自在,象個公子哥兒,他母親既年輕又能幹,父親是鄉幹部,大哥在鄉工商所上班,所以他家裏比較富有。
由於房子太少,他們所有的行李都丟在韓飛翔那間小房子裏,她們倆個女同胞也就睡在裏麵,而文平就無所謂了,有時跟著韓飛翔在外麵睡,大多時間都是在樓上,和他大哥同睡一床。韓大哥長得又黑又小,是個拐子。據說是在出生時得小兒麻痹症留下的。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單身,他雕得一手好印章,喜歡釣魚,愛吹笛子,為人正直,樂於助人。或許是樓上太高的緣故,加上那床上的被子黑得油光閃亮,平時文平都不敢去睡了。
韓二哥明顯比大哥高大結實,一張棱角分明會變的臉,他平時油腔滑調,愛開玩笑,臉上的表情尤其豐富,陰晴圓缺全寫在上麵。二嫂溫柔賢慧,不荀言笑,她帶著一個還不到兩周歲的小女兒,裏裏外外也忙個不停。雖說他們已分了家,可大家庭還是每天在一塊兒。
最有意思的是韓大媽了,她身材矮小,圍著一個黑頭巾,一看就覺得有點象電影《渡江偵察記》裏麵的那個革命老媽媽,她有時帶著小孫女,整天圍著鍋台轉。韓老爹高大瘦弱,平時很少說話,總是不停地忙著他手裏的活計。
唯有韓飛翔清閑自在,每天陪著他們東遊西逛,吃喝玩樂。韓飛翔帶著他們走訪了他的好幾個朋友,每次都是在他朋友家裏吃飯喝荼。說玩嘛,其實農村裏也沒有什麼好玩,都幹些農活,他們都是年輕力壯的人,老是坐到家裏吃幹飯也不好意思,有空他們就跟著韓家人出去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正是春耕時節,田裏的活很忙,那秧苗長得鬱鬱青青。文平經常隨韓氏兄弟挑大糞,或者到秧田裏去間苗,他們也都是從農村裏出來的人,幹農活一點也不感到陌生,隻是曉珍老是變著法子偷懶。
韓偉軍家裏養了很多蜜蜂,現在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也是蜜蜂釀蜜的最佳時機。他說是過一段時間要去放蜂,因為放蜂的地方很遠,每次去都要半個月,甚至個把月才能回來。大寶是個孤兒,家裏也有一些房子,唯一的親人就是在鄉供銷社上班的堂哥。他堂哥聽說他們來了,特意備了一桌酒菜請他們吃飯。
韓飛翔家門口,就是袁老板袁誌生的外婆家,他外婆很硬朗。見了他們很熱情,還請他們四個到他家裏吃晚飯。就在村子西頭不遠處,就是韓重生家,他爸爸養了很多鴨子,家裏又蓋了新房子,門前還圍了土圍牆,但還沒有搬過去住,他手下還有兩三個健壯如牛的弟弟。
大埠鄉是個革命老區,據說出了好多位將軍,鄉政府位於桃江邊,渾濁的桃江水長年累月,滾滾不息。江麵上有些小船,江中架有木橋。對麵全是山和村子,整個大埠韓姓人占多數,圩鎮不大,人卻不少。每天晚上,他們就會到圩上散散步,有時韓偉軍和大寶也會過來陪他們,有時閑得無聊,他們就去看電影,電影院每天都有電影看,但放的都是些老片子。
時間一長,他們發現有一高一矮兩個人經常來韓飛翔家裏串門,高的叫鄒林,矮的叫李凡,他倆都是韓飛翔的好朋友,家裏就在附近,也都三十來歲一把年紀了,還都是光棍漢。文平還發現鄒林對林豔特好,經常與她開玩笑獻殷勤。李凡則瞄準曉珍,時不時套她的近乎,曉珍則愛理不理的,有時拿他取笑逗樂。韓飛翔帶文平他們都去過他們家裏,而且還吃過飯,看得出來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