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程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他創造的隸書已經基本和後世的繁體字筆畫相同,有不同也隻是細微的差距!直接然自漢代以後中國人讀書認字不用再換一種字體就像多學一門外語那麼痛苦,凡是古籍無論哪個朝代的都能看懂,這簡直比倉頡還倉頡!
程邈乃是秦代書法家,字元岑,內史下邽(今陝西渭南北)人。
相傳秦朝有一個叫程邈的徒隸,因為得罪了秦始皇,被關在監獄裏。程邈看到當時獄官的麼牌用篆書寫很麻煩,就作了改革,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又創立一種新的字體。
他整理了3000文字上奏,秦始皇看了很欣賞,不僅赦了他的罪,還封他為禦史,並將這種字體規定在官獄中應用。因為程邈是個徒隸,起初又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
當然這個故事有很大附會的成分,隸書一直到漢出才被程邈係統的整理發布出來,現在按照前世的時間點來算還處於楚漢爭霸時期。
隸書是中國古代文字發展的分水嶺,直接為行書、楷書、草書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想到這裏,扶蘇急忙回頭去尋程邈,瑪德不論你怎麼混到勞資的帝國軍隊裏來當官的,趕緊麻溜的把隸書給朕整出來,這小篆、大篆勞資看夠了!
很快,扶蘇在剛才的那桌找到了程邈,君臣一番寒暄吹捧之後扶蘇任命他為學部侍郎,立刻快馬趕回鹹陽主持小篆改隸書的工程,不管怎麼說,戰場太危險了,就連趙雲這樣的高手都能受傷何況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趕緊回到安全的大後方為朕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吧。
辦完這一件事,扶蘇再也止不住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睡意,強撐著等到廚師上完餃子立刻跑回行宮的臥榻呼呼大睡,知道日上三竿。
不知夜裏何時開始下雪的,第二天早上扶蘇一覺醒來之後整個狄道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雄偉的長城仿佛天地交際的一道細長白線,一直延伸到遠方的盡頭。
“陛下,鹹陽來信了!”門外的鄭寶聽見屋裏頭的響聲,知道陛下醒了,扣了兩聲門框說道。
“哦?拿進來。”此時的扶蘇整個人都蜷縮在被窩裏,裹得跟個粽子似的。
“陛下,您怎麼不多點幾個炭爐啊。”走進來的鄭寶發現陛下的臥房居然冷的和外麵沒啥區別,關心的問道。
“朕可不想二氧化碳中毒,”扶蘇小聲嘀咕,他寧願凍死也絕不接受秦代有錢人大冬天臥室裏點七八個火爐的陋習,是時候把炕弄出來了,他想。
接過信件,是李善長的筆跡。
李善長說始皇帝陛下陪葬坑的兵馬陶俑全部都完工了,請求扶蘇回去主持下葬封土儀式。想想也是,畢竟和自己的便宜爹有關,而且還是兵馬俑這種聞名後世的奇觀,前世自己隻能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在遠處觀看已經完全褪色的並兵馬俑,這一世終於能親眼見證他的下葬時刻了;
剛好隴西這邊自己已經先期為秦軍的後期作戰打下了巨大而又堅實的基礎,敵我雙發差距越來越小,有李靖這樣的華夏四大統帥之一坐鎮,項羽、呂布等超級猛將輔佐完全不用擔心,自己一個統帥值都沒過百的人現在待在這裏沒有半點用處,不如回去陪陪老婆孩子,利用後世領先兩千多年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知識為民生的發展添磚加瓦,努力為前線將士們做好後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