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表第一人,三國曹魏後期名將鄧艾,武力84,統帥98,智力90,政治81;植入身份齊國前將軍,目前擔任南皮城燕齊聯軍副統帥。”
“就是成語期期艾艾裏麵的那個鄧艾?”蒙茜問。
“對頭。”扶蘇讚賞的捋了捋蒙茜的秀發:“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記載: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交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也不示弱,說:“鳳兮鳳兮,難道不是一個鳳?””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薑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爆表第二人,元末明初陳友諒麾下頭號猛將張定邊,武力102,統帥94,智力80,政治73;當前植入身份齊國裨將軍,正在南皮城擔任燕齊聯軍的先鋒大將。”
“哎呦不錯哦,這齊國一下子多了兩個人才,一將一帥都是華夏曆史當中的頂尖人才,可以的,運氣不錯。”扶蘇不由感慨道。
“老公,這張定邊是誰,我咋沒聽過?”
“張定邊(1318—1417),沔陽人,元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
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
“這麼厲害怎麼都沒人知道?”
“因為他跟錯人了。”扶蘇的回答很簡單,曆史都由勝利者書寫,有時候選對領導真的很重要,因為他一旦搞出問題不但自己倒黴,就連手下人也會跟著一起完蛋。
你說投降吧後世史書罵你是軟骨頭,你說守節吧,好的,那麼曆史永遠不會記住你的名字,安心歸隱吧。
“那他結局是什麼?”
“陳友諒死了以後,陳漢朝廷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意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發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當和尚了?”
“是的。”扶蘇點點頭:“小鳳,下一個。”
“爆表第三人,唐初明相杜如晦,武力66,統帥85,智力99,政治97;植入身份晉國國相,目前作為李世民手下頭號軍師隨軍出征巨鹿,抵禦三族聯軍。”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