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名猛將,大唐箭神薛仁貴,武力102,統帥101,智力90,政治80;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征,自此步入軍旅。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唐軍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此戰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安市城之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裏內斷絕人煙。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隻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守軍憑堅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唐軍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隻得撤退。
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朕舊的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衝至玄武門,守衛將士盡皆逃散。薛仁貴憤怒道:“哪裏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衛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過災難。不久,大水淹沒李治的寢宮,李治感恩道:“幸虧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啊。”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禦馬。
顯慶二年(657年)閏月,右屯衛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疏說:“臣聽說師出無名,所以戰事不會成功。明示天下敵人是賊寇,那麼才有降伏敵人的可能。現在泥熟依仗一向擁有的才幹,不願屈居賀魯之下,結果被賊寇擊破,妻兒子女都被俘虜。漢兵之中有在賀魯諸部落得到被擊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將要把他們充入賤籍,處置方式是妥當的取回並且送還給泥熟等人,仍然一樣賞賜。那麼即同情憐憫了泥熟等人無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讓百姓明白清楚賀魯等部性如賊寇,知道陛下恩澤廣布。”李治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人搜索賀魯部的人送了回去,於是泥熟部的人請求跟隨唐軍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