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師後,宋仁宗嘉獎他的功績,任命他為樞密使,並賞賜給他一套在京師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後,宋仁宗常為他擔憂說:“狄青有威武的名聲,叛軍應會害怕他的到來。擔任左右傳令的人,非狄青的親信者不可,雖然是飲食起居的時候,都應該防備突然襲擊的發動。”於是派使者飛馳前線訓戒。
等獲悉狄青已打敗叛軍,宋仁宗對宰相說:“快快議定恩賞,慢了便起不到獎勉的作用了。”
起初,交趾人請求出兵幫助朝廷討伐儂智高,餘靖說他們可信,便在邕州、欽州準備了萬人的糧草等待他們。宋仁宗還下詔用三萬緡錢賞賜給交趾國做軍費,並許諾平定叛亂後再有厚賞。
狄青到此後,傳令餘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並立即上奏說:“交趾國李德政聲稱將率步兵五萬、騎兵一千趕來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蠻夷來消滅內寇,對我無利。憑一個儂智高就能橫行、蹂躪兩廣,使朝廷無力討伐,如果再向蠻夷借兵,那蠻夷貪得無厭,不仁不義,進而發動戰亂,又怎麼抵禦他們呢?請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見被采納。叛軍被平定後,人們都佩服他有遠略。
狄青任樞密使四年,每當他出現時,士卒總會指著他互相誇獎。諫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並且多次發光,便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他的聲譽,但宋仁宗沒有答複。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師發大水,狄青避水將家搬到相國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朝廷便免去狄青樞密使職務,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離京出任陳州知州。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瘡,抑鬱而終。皇帝為他哀悼,追贈他為中書令,賜諡為“武襄”。
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給近世將帥排名次,認為狄青從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為人深沉而有謀略,又能謹小慎微,保全名聲,有始有終,對狄青頗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並親為他禦製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禮節來祭祀。敦教坊的宅第,還特優先給他的兒子們加官進級。
另外,還有兩名薛仁貴帶出來的附屬人物,分辨是演義裏他的孫子薛剛和重孫薛葵。
薛剛,武力103,統帥92,智力81,政治78;
關於薛剛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係統。兩個係統的共同點是薛剛鬧花燈,闖下大禍,以致全家被滅門。後來薛剛聚集兵馬打回長安,得報怨仇並為家族昭雪。但以京劇《徐策跑城》為代表的故事係統中,薛剛反的主要人物是朝中奸臣張泰,故事的結尾是老忠臣徐策調停兩方麵,讓皇帝決定斬殺奸臣為薛家昭雪,薛剛罷兵。
而小說《反唐演義全傳》為代表的故事係統則將薛剛的故事與武則天篡奪唐朝皇位的陰謀聯係起來,以薛剛為代表的反武則天勢力先後分別保廬陵王李顯和太子李旦,最終打敗武則天及其殘餘勢力,恢複李唐王朝,故事枝蔓相對複雜得多。
薛剛為薛丁山、樊梨花之子。有這樣一個說法,薛剛乃青龍星下凡。話說當年青龍星單雄信命喪洛陽城下,青龍星便投向東遼,然後就有了第二代青龍星東遼大帥蓋蘇文。後來蓋蘇文被薛仁貴逼死,青龍星為了報仇就降生在薛剛身上,借薛剛的那一腳報複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