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機手下大將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年),遼朝名將。字遜寧,契丹族。軍事家,宗室,官至遼國的於越,封宋國王。隋王耶律釋魯之孫,南院夷離菫耶律綰思之子。乾亨元年(979年),宋軍圍攻南京(即幽州),自請率軍往救,選五院軍精騎3萬夜出山後,間道馳援,與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所率六院軍分進合擊,大敗宋軍於高梁河,解南京之圍。同年,隨都統韓匡嗣攻宋滿城,識破宋將詐降企圖,勸匡嗣嚴陣以待,匡嗣不聽,果遭襲大潰。

耶律休哥整軍進擊,擊退宋軍,以功授北院大王。乾亨二年(980年),從遼景宗攻宋,率前鋒軍圍瓦橋關,殺宋守將張師,繼敗援兵於南易水南,還授於越。統和元年(983年),任南京留守,總管南麵軍務,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統和四年(986年),宋軍分三路攻遼,東路曹彬軍10萬逼近南京。

耶律休哥在援軍未至前,避敵鋒銳,采取晝出精銳虛張聲勢,夜遣輕騎襲擾,並以伏兵斷其糧道的戰法,疲憊宋軍,迫其退兵就糧。曹彬軍再次進攻時,在承天太後蕭綽增援下,於岐溝關之戰中大敗宋軍,以功封宋國王。同年末,與太後會兵,在君子館之戰中全殲宋軍數萬。

統和七年(989年),與宋將尹繼倫戰於滿城北之徐河,負傷敗還。耶律休哥多智謀,善料敵,戰功卓著,晚年主張休兵息民,與宋保持和平。統和十六年(998年)病卒。

耶律休哥少時即有公輔之器。遼穆宗時,烏古、室韋二部背叛遼國,耶律休哥隨北府宰相肖斡討烏古、室韋,叛平兵還。公元968年(遼穆宗應曆末年),升職為惕隱。

公元979年(景宗乾亨元年),宋軍北征伐遼,南京(今北京)被圍。景宗命耶律休哥率五院軍往救南京,抵禦宋軍。於是休哥率軍至高梁河,遇宋太宗親率的宋大軍。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兵分兩路擊宋軍,宋軍大敗,死傷甚眾,遼軍乘勝追敵三十餘裏,斬首宋兵萬餘人。耶律休哥也身負三處創傷。第二天早晨,宋太宗趙光義南逃而去,耶律休哥因傷創不能騎馬,坐輕車率軍士追至涿州(今河北涿縣),無法追上而還。

高梁河大捷,遼景宗論功行賞,耶律休哥以戰功受知於遼景宗,從此執掌遼國兵權。

此年冬,景宗命韓匡嗣、耶律沙伐宋以報上次宋兵圍燕之仇。耶律休哥率本部兵隨韓匡嗣與宋兵戰於滿城。第二日將要複戰,宋人請降。韓匡嗣信以為真。休哥說:“彼軍眾多而齊整,且有銳氣,必不肯就此屈降,此乃誘我之計,應嚴兵以待。”韓匡嗣不聽。於是休哥引兵登高而視,須臾,宋大兵至,軍鼓聲震天動地,將士皆疾馳而來。韓匡嗣倉促之間不知如何是好,遼士卒也棄旗鼓而逃。休哥急忙整兵進擊,宋兵才稍退卻。景帝聞知,詔命耶律休哥總領南麵戍兵,為北院大王。

公元979年(乾亨二年),從遼景宗攻宋,率前鋒軍圍瓦橋關(今雄縣),殺宋守將張師,之後又大敗南宋援兵於南易水南,班師回朝後授於越。

公元983年(統和元年),任南京留守,總管南麵軍務,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

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太祖、太宗兩任皇帝的一塊心病,總想以武力從契丹人手裏奪回。公元986年1月,宋太宗再次決定出兵收複燕雲十六州。這一次,宋軍兵分三路發動攻擊,三路大軍的統帥都是當時的名將,東路軍主將為曹彬、中路軍主將是田重進,西路軍主將是潘美和楊業。

宋太宗的戰略意圖是三路齊發,由曹彬部屯兵雄州、霸州,實施佯動,持重緩行,聲言取幽州,吸引契丹軍主力於東路,使其無暇西顧,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後諸州,最後再彙合三路大軍攻取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