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勃勃
是鐵弗匈奴部人,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後代,與前趙光文帝劉淵同族。赫連勃勃的曾祖父劉虎,在前趙昭武帝劉聰在位時,因是宗室的緣故被封為樓煩公,任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雄據肆盧川。劉虎被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打敗後出居塞外。赫連勃勃的祖父劉務桓招集部落,其部再次強盛。後趙皇帝石虎派遣使任劉務桓為平北將軍、左賢王、丁零單於。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入居塞內,前秦天王苻堅任命他為西單於,督攝河西各族,屯駐在代來城。
到前秦分裂時,劉衛辰擁有朔方之地,軍隊有三萬八千人。後來北魏軍隊前來攻打,劉衛辰命令他的兒子劉力俟提抵抗,被魏軍打敗。魏軍乘勝渡過黃河,攻克代來,俘獲並殺死劉衛辰。赫連勃勃便投奔叱幹部。叱幹他鬥伏打算把赫連勃勃送給北魏。叱幹他鬥伏兄子叱幹阿利原先戍守大洛川,聽說準備送走赫連勃勃,於是飛速前去勸諫說:“鳥雀在走投無路時投入人的懷抱,尚且應該幫助免於禍難,何況赫連勃勃國破家亡,向我們歸順呢?即使容不下他,也應該由他投奔別處。現在抓起來把他送給北魏,不是仁者所為。”叱幹他鬥伏害怕被北魏責罪,沒有聽從。叱幹阿利暗中派出勇猛之人在路上把赫連勃勃搶走,把他送到後秦的高平公沒奕於那裏,沒奕於把女兒嫁給赫連勃勃。
赫連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腰帶十圍,生性善辯聰慧,風度儀表很美。後秦皇帝姚興見到他,非常驚奇,對他深表敬重,任命他為驍騎將軍,加任奉車都尉,經常參預軍事與國政的大事,對他的親寵和厚遇超過功臣和老臣。姚興的弟弟姚邕對姚興說:“赫連勃勃天性不仁,難以親近。陛下對他寵遇太過分,臣下對此有些疑惑。”姚興說:“赫連勃勃有匡時救世的才能,我正要用他的才藝,和他一起平定天下,有什麼不可以的!”
於是任命赫連勃勃為安遠將軍,封陽川侯,讓他幫助沒奕於鎮守高平,把三城、朔方的雜夷以及劉衛辰的部眾三萬人分給他。讓他為攻打北魏而偵察敵人。姚邕極力規諫,認為不能這麼做。姚興說:“你怎麼知道赫連勃勃的性情脾氣?”姚邕說:“赫連勃勃傲慢地奉事主上,殘忍地治理軍隊,貪婪暴虐不講親情,對於去留看得很輕,如果親寵他超過分寸,最終會成為邊境上的禍害。”姚興這才作罷。
義熙二年(406年),姚興任命赫連勃勃為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鮮卑以及雜族共二萬多部落配給他,鎮守朔方。當時河西鮮卑杜崘向姚興進獻八千匹馬,渡過黃河,到達大城時,赫連勃勃把馬匹扣留下來,召集他的三萬多人假裝去高平川遊獵。同年,赫連勃勃襲擊並殺死他的嶽父沒奕於,兼並沒奕於的軍隊,人馬達到數萬人。
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叛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於,赦免境內罪犯,建元龍升,設置和任用百官。赫連勃勃認為匈奴是夏後氏的後代,故國號大夏。任命其長兄赫連右地代為丞相、代公,次兄赫連力俟提為大將軍、魏公,叱幹阿利為禦史大夫、梁公,弟弟赫連阿利羅引為征南將軍、司隸校尉,若門為尚書令,叱以韃為征西將軍、尚書左仆射,乙鬥為征北將軍、尚書右仆射,其餘的人依次授任官職。
同年,赫連勃勃討伐鮮卑薛幹等三部,打敗三部,一萬幾千人投降。再前往討伐後秦三城以北的各處邊防駐軍,殺死後秦將領楊丕、姚石生等。赫連勃勃的各將領勸諫說應堅守,赫連勃勃不聽,各將領又對赫連勃勃說:“陛下準備要統治天下,往南攻取長安,應該首先鞏固根本,使人心有所依托,這樣以後大業才可以成就。高平險阻堅固,山川肥沃,可以作為國都。”
赫連勃勃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業草創,軍隊不多,姚興也是當世的雄傑,關中還不能圖謀。而且姚興的各方鎮都服從命令,我們如果專心固守一城,他們一定會合力對付我們,我們的軍隊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快就會滅亡。我們風雲般急速前去,出其不意,他們救援前軍我們就攻打後軍,救援後軍就攻打前軍,使他們疲於奔命,我們則從容自若,不出十年,嶺北、河東就會全部歸我所有。等到姚興死後,再逐步地攻取長安。姚興的兒子姚泓是個平庸懦弱小兒,擒獲他的計謀策略,已經在我的算計之中。從前軒轅氏也曾經有二十多年遷居無常,難道單是我一個人嗎!”於是侵犯掠奪後秦嶺北地區,嶺北的各個城門白天不敢打開。姚興感歎說:“我不采用姚邕的話,以致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