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俗話說:“單槍匹馬難闖天下,寡助之人難成大業。”在人生的奮鬥曆程中,你會孤獨、痛苦、困難重重。有好朋友與你相伴,就可以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取長補短。而朋友之間最難得的便是風雨同舟,患難時以真情相見,唯有能夠與自己患難與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好朋友是生命中的良伴

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隻能學會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中國晉朝《太子少傅箴》中也有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的意思是,常常接觸朱砂,自己就會被染紅;而接近墨水,就會被染黑。意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同什麼樣的人交往,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莊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可以這樣說:與一個注定要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交往,自己怎麼也不會成為一個窮人,可見你與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來。

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身邊潛移默化的老師。

(1)認準什麼樣的朋友最可交

交朋友是人生中的一道重要課題,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對自己的一生往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此不能不慎。

相傳,很久以前,烏龜、喜鵲、狐狸“八拜結義”成為莫逆之交。三個好兄弟常時聚會,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幸福地生活著。一日,烏龜不幸被人逮住了,這下可急壞了它的兩個好朋友。狐狸和喜鵲急中生智,交頭耳語一陣,狐狸便躺在路旁裝死,而喜鵲則於空中盤旋,似乎在尋找獵物,看見狐狸“屍體”後便歡叫著降落其上,津津有味地“品嚐”狐狸肉。它一邊用力地啃啄、撕咬,一邊拍打著翅膀嘰嘰喳喳地亂叫一氣。那人見此情景想到狐皮的貴重,於是就放了手中的烏龜,興衝衝地奔向狐屍。才到跟前,狐狸翻身遠去,喜鵲歡叫著展翅高翔,再回頭,烏龜也逃得沒影了。

什麼人才是我們應該結交的好朋友呢?孔老夫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什麼是壞朋友呢?孔老夫子又說:“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邪曲諂媚、吃喝玩樂的朋友,不值得交往;朋友之間,要能學習、效仿,才是益友。

和優秀的朋友交往,可以讓自己增加知識,增長見識,開闊心胸。歲月可以讓我們的容顏不再,但心靈和智慧讓一個人終生美麗。人都是平凡的,都有缺點,因此,我們應該一直追求和優秀的朋友交往,因為這樣的朋友就是自己的一麵鏡子,不僅能夠照出自己的不足,還可以教會自己如何改正。

(2)同心求進,良師益友不可少

良師益友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夥伴,在你即將犯錯時,他們會及時提醒你;在你需要抉擇時,他們可以幫你出謀劃策。他們以知識和品格影響著你不斷向優秀靠齊。

雅芳CEO鍾彬嫻女士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布魯明岱百貨公司,成為一名推銷員。在布魯明岱公司,她遇到了公司首位女副總裁萬斯。在鍾彬嫻眼中,萬斯非常自信,聰明機智,講話條理清晰,有邏輯性,並且有強烈的進取心,是成功女經理人的楷模。雖然鍾彬嫻認為自己意誌堅強,但還是覺得自己更多地保留了亞洲人的順從心理。她意識到,如果自己想要在商界有一番成就,就要擺脫這種心理,樹立起自己的獨特形象。於是,她積極和萬斯交往,很快贏得萬斯的信任,從而得到了一位理想的職業領路人。

在萬斯的幫助下,鍾彬嫻很快成為銷售規劃經理、內衣部副總裁。接著,萬斯接受了一個女性奢侈品公司的邀請,成為該公司首位女CEO。她建議鍾彬嫻和她一起去。這些都為鍾彬嫻日後在管理道路上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可以說,萬斯是鍾彬嫻的良師益友,也是她生命中的貴人,沒有她的提點和幫助,鍾彬嫻的事業也不會發展得那麼順利。“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格高”,年輕人應該主動在生活中尋找可以做自己良師益友的人,與之多交往,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能力。

(3)生活在“一流”的圈子裏

人人都希望成功,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就是多與成功的人交往。因為你可以從成功人士身上學得很多積極的東西,例如,積極的心態,堅韌不拔的意誌,堅定的信念,創新的思維以及和善的個性等。相反,如果你經常與失敗的人、消極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們身上的一些消極的觀念、不良品質就會傳遞給你,從而使你也成為一個消極的人,無所作為的人。

想要認識成功人士,首先要放開自己,從各種渠道入手,而不僅僅局限於你經常接觸到的圈子。

學生可以爭取參加學校的各種組織,或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各種重要活動、成功人士講座、校外會展等;畢業生可以爭取進入一流的大公司,通過職業交往與更多傑出人士相識;有一定工作經驗者,可以通過朋友結識、或參與有頂尖人士參加的論壇等。

需要注意的是,結交成功人士並不是要去巴結、恭維以引起對方的注意。這樣不對等的心態隻會成為別人的奴仆,而不是朋友。因此,尊重對方的同時也要自尊自愛,切忌過度奉承。

在人生的奮鬥曆程中,你會孤獨、痛苦、困難重重。有好朋友與你相伴,能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取長補短。

讓朋友的麵子光鮮靚麗

麵子非常重要,沒有麵子,就不體麵,不體麵就吃不開。有些人之所以那麼注重服飾,甚至囊中羞澀也要趕時髦,原因之一,就在於服飾能直觀地表達一個人的麵子。西楚霸王兵敗烏江的時候,就悲歎:“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所謂“何麵目見之”,也就是“沒臉見人”,更文雅地說法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麵子要讓給朋友,不要去爭,爭麵子於己於友,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富豪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芽糖摻和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布幛四十裏,石崇就做錦布幛五十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來塗。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枝二尺高的珊瑚樹,枝丫扶疏,世間少見。沒想到石崇根本沒將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鐵如意就敲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回頭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挑選,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惘然若失,垂頭喪氣。

石崇就不會忍讓朋友,一下讓王愷的麵子丟盡。他比王愷富有,這是一個事實,他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接不接受珊瑚樹,有一點是肯定的,麵子傷了,交情就更談不上了。

交朋友,要懂麵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朋友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會把友情搞糟。

西晉時,鍾會去拜訪嵇康,遭到冷遇,嵇康當時正在打鐵,沒空理他,“揚鏈不輟,旁若無人”,鍾會被大大地駁了一回麵子,他吃不消,於是就去報複嵇康。他向司馬昭進讒言,讓嵇康上了法場,人頭落地。

這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有些人就是這樣:無論恩仇,都要回報,因為,老子早就說過“來而不往,非禮也”,不但要回報,而且回報的級別,往往大於給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樣,你傷了我的麵子,我一定要還以顏色。

其實,既然是以恩報恩,那麼與其傷朋友的麵子,不如給他一個麵子,讓他欠你的情,他日回報的麵子一定大於你給他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諸葛亮之所以一生追隨劉皇叔,就是因為劉備給他太大的麵子。劉備第一次屈身去請,臥龍適逢外出;第二次去請,臥龍正在睡覺;一直到第三次,臥龍才與他攀談。如此大的麵子,不報不行,這位曆史上最出名的謀士,被請出山時還是滿頭青絲,等到他去世的時候,已是蕭蕭一老翁了。不僅回報父親,也回報了其兒子,死在戰場上。

朋友相交,也要會用麵子。麵子用多了要磨損,所以拉下自己的麵子,給別人,其實無異於補一下朋友的麵子,更通俗點,就是往朋友臉上貼金。比方說,你有喜事臨門,朋友來向你道賀,你要說,“沾你的光,托你的福”。這樣一說,就使你自己的光彩暗些,朋友的麵上則光亮些。

即使對朋友的所作所為,你有意見,說的時候也要給朋友麵子。你總得先說:“你的某某事做得挺棒,效果、反應都不錯”,然後,你再用“就是”,“但是”,“不過”等來做文章。你若直來直去,對方必然會覺得你掃了他的麵子,心中會大起反感。所以,委婉的話少不了。用心良苦,為朋友著想,保全朋友的麵子。

另外,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待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魯國大夫公父文伯在一次宴會上,特別請大夫露睹父作為貴賓。然而,在上菜的時候,放在露睹父麵前的一隻鱉,不知怎麼,竟比別的客人的鱉小了些。露睹父的修養也不是很好,他看著四周的鱉,大為惱火,在煌煌賓客麵前大聲說:“等這隻鱉長大以後再吃罷!”說完便拂袖而去,搞得公父文伯十分尷尬,好好的宴會不歡而散。

為了一隻鱉,導致主客翻臉,看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但你要明白吃鱉就是吃麵子,就不會再奇怪了,在現實生活中要麵子的又不隻有露睹父一人。

《紅樓夢》有一回講道:賈母聽了鴛鴦的哭訴,知道她的大兒媳邢夫人幫大兒子找小妾後,氣得渾身發抖,因見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們原來都是哄我,外頭孝敬,暗地裏盤算我”春是個有心人,想王夫人有委屈不敢辯,王夫人連忙站起來,不敢頂一句話。探薛姨媽不好辯,寶釵不便辯,李紈、鳳姐、寶玉不敢辯,迎春老實,惜春小,隻有她了。探春賠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有何相幹?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裏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賈母笑道:“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別笑話我,你這姐姐她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個景,可是委屈了她。”賈母對寶玉說:“你快給你娘跪下,你說太太別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紀了,看著寶玉罷。”寶玉聽了,忙走過去,便跪下要說,王夫人忙笑著拉他起來,說:“快起來,快起來,斷乎使不得。難道替老太太給我賠不是不成?”

賈母說錯了王夫人,又當著眾人麵,不但傷了王夫人的麵子,也傷了自己“英明”的麵子,但她不能向王夫人賠禮,因為她既放不下身份,王夫人也消受不起。而王夫人丟的麵子,必須由賈母為她找回來,於是才有這麼多的拐彎抹角。薛姨媽在血緣上是王夫人的妹妹,身份上又是親戚,所以賈母先拿她作轉彎的契機,麵子就比較好看。寶玉是王夫人的兒子,賈母的孫子,輩分最低,而血緣最親,拿他作替罪羊,既不傷麵子,又不傷感情,賠了王夫人,自己又不虧。賈母的如意算盤,實在打得不錯,然而這裏麵最明智的,就要數探春。若沒

有探春提醒,王夫人怎會從老祖宗那賺足了麵子?是探春給了王夫人一個大大的麵子,王夫人就欠了她一個人情。所以,此時就會明白,為什麼探春盡管出身低下,卻在姑娘們中有很高的地位,甚至連趙姨娘,她的親生母親都羨慕,這都是因為王夫人格外恩寵。

麵子可以作偽,但情感卻必須是真實的。麵子有大有小,情感亦有深有淺,但情感的大小不以麵子的大小為轉移,隻以內心的體驗為依據,因而比麵子更真實。出於麵子而為人辦事,難免敷衍,或盡力不盡心;出於情感而為人辦事,則會盡心盡力,兩肋插刀。所以,麵子的善用,不是拿來辦事的,而是為了朋友欠你個人情,即是欠下了情,這是真實的東西,就不怕他辦事會不盡心,交友會不誠心。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會獲益匪淺。

好朋友也要保持常聯係

經常聯絡是維係良好人脈關係的秘密所在。好朋友是你除去最親密的家人外,絕對稱得上是你人際網絡上最溫暖、最貼心、最有人情味的結點。正因如此,人們往往會有錯誤的認識:既然是好朋友,彼此間已相當熟悉,也很隨意,沒必要像其他人際關係那樣苦心經營,用不著經常聯係。這實際上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不經常保持聯係隻會讓好朋友間關係漸行漸遠、關係漸漸淡化、終至於無,使最初的好友變成最終的陌路人。想想當初由陌生人遞進成好朋友的不易,真不應該讓這種關係逆行。其實,好朋友間隻需要有事沒事經常保持聯係,友誼之花便可長開不衰。

下麵這個故事從反麵說明了好朋友間經常保持聯係的重要性:

李敏和王娜上大學時是同班同學,而且住一個宿舍,每天形影不離,關係好得像一個人似的。同學們都笑稱她倆是“砣不離秤,秤不離砣”。

畢業之後,由於王娜去了廣州,李敏留在了北京,所以她們之間的聯係漸漸少了,李敏隻是偶爾給王娜打一個電話問候一聲。

後來,由於工作越來越忙,有時候好幾個月李敏都想不起來給王娜打一個電話。

再後來,李敏結婚了,當媽媽了,她和王娜之間的聯係幾乎中斷了。

雖然有時候,李敏在翻相冊時偶爾能夠想起王娜,但對她的印象已經開始模糊了。而且潛意識裏也不太想再重拾那段友情,或許是因為照顧家庭已經力不從心,或許是因為工作已經精疲力竭。

有一次,一位從廣州回來的同學給李敏帶回了王娜的消息和新的聯係方式,並轉告她說,王娜希望李敏有時間能給她打個電話。可是,忙於照顧孩子和工作的李敏一轉眼便把這件事情忘記了,而同學帶給她的王娜的聯係方式也不知被她遺忘在哪了。就這樣,她和王娜之間徹底中斷了聯係。

一對好朋友最終天各一方、不通消息。我們在為她們遺憾之餘,也要吸取教訓,珍惜友誼,經常和自己的好朋友保持聯係。

(1)與好朋友經常碰麵

好朋友如果與你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那麼經常見麵是最好的聯係方式。不妨在下班後節假日約三五個好友小聚一把,喝喝酒、吃吃飯、聊聊天、敘敘舊、訴訴苦。不但可以給心靈一個停泊的港灣及難得的愉悅,還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2)給好朋友打電話

如果好朋友生活在另一個城市,或者即使與你同居一城但彼此很忙,那麼打電話就是最方便的聯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