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2)

“先帝明旨,世世代代不得行追諡之事,以避子議父、臣議君之陋習,如今陛下下旨為始皇帝著書立傳,悖始皇帝聖意而行之,實乃大不敬也!”

“先帝秉持商君之法,以軍功論官爵賞賜,如今陛下竟隻以口腹之欲而加封小道賊佞,悖天道而為,陛下若不收回成命,恐天降警示矣!”

胡海聽得頭都要冒煙兒了。合著自己做得這些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作死呢?一句一個“先帝”,先帝都進了驪山了!還“先帝”“先帝”的,先帝能來看看你們這副忠心耿耿的樣子還是怎麼的?

胡海突然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到底是為什麼了。

胡海一開始火冒三丈,後來越聽越平靜。

戰國時商君變法,終被車裂;漢景帝、武帝下旨削藩,眾藩王揭竿而起;王安石、張居正力圖新法救國,終是曇花一現;戊戌舊事,百日維新,終血洗菜市口……胡海是學史的,這些曆史改革舊事,胡海為了應考可為是白天背晚上背說夢話都能背一段兒。當時自己的理解,不過局限於這些改革家的新法威脅到舊勢力的利益,因而遭到了舊勢力的瘋狂報複。現如今朝堂之上的種種,胡海突然特別欽佩那些改革家的勇氣。

商君變法效果顯著,是秦國君主變法之誌堅定,雖然秦君為息事寧人,商鞅必須身死,但商君死而商法存;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除了政策本身或多或少有些偏理想、偏激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最高權力者的更迭,且最高權力對新法的態度截然相反。無論身死法存還是身存法死,裏麵終究脫離不開統治者的陰影。統治者為統治妥協也好,統治者本身不支持也罷,對改革本身都是很大的威脅。

胡海冷冷地看著朝堂之上還在滔滔不絕細數二世“罪責”的幾個大臣,對以前學的書麵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胡海原本以為,憑借穿越者的金手指,創造一個強盛的大秦絕對是小菜一碟;經此一事,胡海被兜頭澆了盆冷水,也慎重了許多。今後該怎麼做,是得好好想想了。

趙高見胡海陰沉冰冷的臉色,心裏恨不得上去掐死底下沒完沒了的罪魁禍首。他們倒是輕鬆,說完抬屁股就走,自己可還在二世身邊兒伺候著!二世惹了一肚子的氣,大臣都走了,要撒氣招誰?還不是自己受罪!

底下侃侃而談的幾人根本沒看皇帝的臉色和趙高的眼色,依舊口若懸河。胡海聽得心越來越沉,卻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自穿越以來,趙高對自己都得百依百順,這些人卻明擺著不給皇帝麵子,到底是讀書人的氣節,還是另有原因?

想到這裏,胡海突然覺得,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諫言這麼簡單。

“臣等請陛下立即收回成命,免受天罰!”言罷,幾個人撲通一下跪倒在地,長拜不起。

胡海看著底下跪著的幾人,也不說話。趙高摸不清楚皇帝這是什麼意思,根本不敢出聲。至於底下其他的大臣,一個個眼觀鼻口耳觀心,能不弄出聲響絕對不動一下。

“今日朝會朕還有一事。”胡海不再搭理底下跪著的幾人,願意跪著就跪著,自己還有正事兒要辦,“這幾次朝會,朕深感緊迫。國內之事繁雜,北部蠻夷虎視眈眈。天下初定,百業待興,相信眾愛卿也覺得事務繁多,日日勞累不堪。思量多日,朕決定,給朝會定一個流程。今後朝會都按照這個流程來辦。

“諸位愛卿各司其職,各有分工。首先,每日稟報之事,諸位愛卿將所需進言之事按緊要次序依次排列,發言時應條理清晰,不然縱使卿等一片赤誠,誰都聽不懂,不好。

“其次,諸位愛卿若有什麼想法、思慮,可專門寫成文章,擬好題目,提前遞上來。朕與二位丞相將現行審讀。若有好的奏疏,朕將重點拿到朝會之上與群臣商議,免得因職位資曆不足而埋沒興國之計。

“每日朝會,先行稟報質詢,每人十五……最多一刻鍾。重要事宜稟報質詢之後,便是奏疏商討,省得紛爭半日沒半個成見。”

群臣沒想到二世皇帝根本沒搭理那幾個人的叫囂,直接說了以後朝會的規矩,一些資曆比較深的大臣一下就能領悟到胡海提出的新流程的好處,立馬出聲附和。最終馮去疾出列,說了一通好話,胡海定下的流程就算正式通過了,胡海直接下旨,新流程明日起立即執行。

胡海沒心思再聽別的,直接下了朝。這下底下跪著的幾人可有點兒慌神兒了——

這這這……這皇帝沒讓他們起來,他們也不敢起來啊!

李斯看著胡海離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