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畢竟有些事情,誰都明白。

不過胡海並非那種穿過來啥都沒有的典型勵誌型龍傲天男主,胡海穿到的胡亥,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的典型。胡海過來時,胡亥的昏招將出未出,便被胡海及時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於是胡海身邊兒還真有不大參與朝政的、可以放心用的宮人。自趙高出去辦事兒之後一直在身邊兒伺候的老太監就是。

於是胡海沒事兒就讓老太監出去“透透風”,回來講一講鹹陽城內外的大體情況。老太監也不辱使命,每回都能給胡海帶回來許多有用的情報。

成立紀檢院,也是胡海從老太監帶回來的權貴仗勢欺人之事泛濫這條兒信息中,靈光一現想出來的。

等到見到夏侯嬰跟周勃,二人也說了說來鹹陽一路上看到的景象,胡海心中也有了譜。俗語雲,飽暖思**,人口問題一向是古代中國的一大議題。自始皇帝一統天下,本應息戰事而促民生,不料繁重徭役接踵而至,本來就不怎麼多的人口,這會兒勉強維持在一個死不光的情況。

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天高皇帝遠的某些地方勢力刻意欺上瞞下保養勢力的原因。

於是胡海想著,現在既然放給許多人以勞動的自由,也該想一想當基本溫飽問題解決之後,普通人的最大需求是什麼。

說白了,尋找主要矛盾。

胡海穿過來之前,華夏的一次重要大會剛剛閉幕,會上提出了全國主要矛盾的變化。胡海當時沒大在意,等到現在,才明白這究竟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找不到病根兒就胡亂下藥,病能不能治好且不論,副作用肯定是不小。

胡海投石問路,看看在“吃”這一方麵,百姓有沒有什麼意向需求。於是胡海動用私庫,設立了這個天廚科試吃館。開張頭一個月,多是些豪門貴族來吃飯;可是漸漸地,也有不少過得不錯的平民來此請客或打包回家。

好兆頭。

胡海原以為,窮怕了的百姓見到錢,第一反應肯定是摳摳搜搜存起來舍不得花。可是胡海終究是小瞧了古人思想的開放程度。

“存是肯定得存,但是存那麼多不花,我存了幹什麼?隻要不亂花,都好。”

胡海一想起老太監“采訪”一個正在買醬肉的顧客,得到的回答,竟跟許多後世“月光族”的理念頗有相似之處。隻不過,要理性得多。

錢嗎,總得花在刀刃上。

話題轉回試吃館。這試吃館分內館和外館兩部分,外館跟尋常飯館沒有太大區別,除了菜式新穎一些,價格也差不了多少。內館則要高端許多,說白了,有點兒皇帝主辦的供權貴享受的奢侈消費場所的性質。受眾是土大款,胡海本著有錢不賺是傻叉的原則,各種菜式、飲品、娛樂服務的定價十分的高,而且其中還明確標明,內館消費是“梯度上稅”的,隻不過比起來一次的消費,不過是零頭兒而已。

可是,越是權貴,越認為不是這樣的地方,都對不起自己的身份。於是內館自開館之後,一直沒有閑著的時候。當然,並不是所有權貴都能天天來的,於是多數的貴族都是有點兒需要場麵的時候,把人請到內館享受。

這回蕭何領著三人來到試吃館,沒敢進內館。自己剛剛履新,頭一個月的俸祿還沒下來,現在吃喝拉撒全靠皇帝按月供給的福利,自己現在的零花錢都是上次突然被抓取出題賞的“加班費”。不過,承擔一頓外館的飯食,這些錢綽綽有餘。

“天廚科試吃館?”曹參頭一次見到這麼個奇葩的飯館,有點兒哭笑不得。這也……太直白了吧……誰家開個飯館不得弄個高大上的,一聽就是吃一頓就能升仙兒那種感覺的名號?這皇帝辦的飯館……真是……與眾不同呢……

不過轉念一想,這個二世皇帝本身就不是個走尋常路的皇帝,這事兒,還真就他能幹得出來。結合自己以前聽說的“二世奇聞”,再看看這個粗獷豪放的名號,不由得失笑——

要真弄了個什麼樓什麼閣的,還真跟二世皇帝的諢名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