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要想富,先修路,這話可不是虛的。現代社會,交通發達,各地的交流合作十分頻繁,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之發展策略層出不窮。雖說現在交通未能達到後世之繁榮程度,但努力改善一下,也不是不可。

秦始皇統一之後,“書同文車同軌”,天下歸一。標準上確實統一了,可具體的硬件還沒跟上。就說這路況吧,大官道也隻是稍稍寬敞一些,顛起來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哪怕是鹹陽周邊,路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現在可以說是普天之下皆土路,下雨和泥沾衣褲。

可是,修路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現在天下方興未艾,馬上就這麼勞民傷財,著實不妥。胡海深知,為政者需體民力而行事,若涸澤而漁,再厚的福澤終將成為亡國的桎梏。

胡海左右琢磨了好一會兒,還是決定先把這事兒記著,日後再議。

胡海命趙高組織少量人手,采用流水線式作業生產一小批三輪車,等官營百貨鋪開張先試營一段時間。鼓搗出這個車子的,每人按例記功行賞。

胡海口頭表揚了下這些匠人,又好一頓地勉勵。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胡海便起駕還宮。

胡海的代步工具是改進後了的“車轎”。胡海可受不了轎夫上下顛簸的感覺,頭一回顛簸差點兒沒把肺吐出來。大鬥車出來之前,胡海一直乘牛車出行;大鬥車出來之後,胡海給自己弄了個小車轎,可人力驅動也可畜力驅動。車轎裏頭放置了軟榻,胡海想坐著還是想歪著都行。轎子兩邊而開通風口,有簾子遮住,裏頭放了個小暖爐,十分愜意。

胡海原本覺著自己這已經很奢侈了,畢竟這屬於給自己開特權。但是底下朝臣可不這麼想,腦洞大點兒的還以為是皇帝政策的新風向,紛紛效仿。但是牛可是關鍵的生產資料,不是誰都能弄一頭拉車到處溜達的;馬的話,屬於軍備物資,一般人還不敢多想。故而即便這種人畜動力車看起來挺樸素簡陋,實際上沒點兒身份還真坐不起。

不過權貴也不都是白癡,這有腦子好使的,畜力搞不來,大不了人蹬,弄了幾輛大鬥車改裝改裝,還真有點兒意思。匠人營裏的匠人們也是受此啟發,鼓搗出來這種低配的人力車輦。

胡海想通透了,不由得咋舌。果真還是勞動人民力量大不是?

年前的大任務胡海已經分配完畢,這會兒各院部府也正忙著,胡海也難得清閑下來。正琢磨著要不要天廚科嚐試弄點兒烘焙零食來解悶,好久沒有主動覲見的李斯突然來了。

果然是一琢磨吃李斯就到嗎?這可真是哪怕退休了都打不破的魔咒啊!

李斯這趟來是彙報年後鹹陽學宮教學計劃的。按照實際情況,年齡偏大的少年側重掃盲及普及常識,年紀小點兒的,則使用宣教部編定的教材培養。

李斯把計劃呈上來,胡海就有點兒頭大。那麼大一摞的竹簡,李斯抱進鹹陽宮不累嗎……

等等——胡海突然想起,先前已經出了可書寫的紙張。

自己還每個宗室子弟賞了一大摞。

“來來來,李卿,給你看個好東西。”胡海神秘兮兮地讓人把庫房裏的書寫紙拿出來,“李卿,你看,這東西可作何用?”

“這……”李斯展開一張,翻來覆去觀察了好久,“莫不是……可類似於布帛之類……”

“你看。”胡海提起筆,隨意寫了幾個字,“李卿覺得,這一大堆的竹簡,寫在這上麵,若何?”

李斯倏然睜大了眼——這東西,簡直……

“這是匠人營新弄出來的,”胡海放下筆,“雖不似竹簡剛硬耐用,但是平日裏舞文弄墨,足矣。”

“竹簡雖剛,卻繁重無比,且韋編須常常緊固。此物雖柔弱,卻亦有竹簡不可比及之能,兩相比較,可謂是各有千秋,甚至此物更勝一籌。”李斯還在翻過來覆過去地觀察那張紙,胡海見李斯興致頗高,於是道:“這畢竟還是新興之物,咱們看著是一回事兒,實際用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兒。不如先來個小規模試驗,看看是否真的實用。若果真如此,再行推廣也不遲;如若不然,也不至於弄得朝令夕改,讓天下看笑話。”

“陛下思慮周全,老臣悉聽陛下左右——不知陛下意下於何處試驗?”

“年後鹹陽學宮就要開學,宗學也要複課——不如先從這裏開始試驗。朕想著,給入學之人每人一套教材,以方便教學、普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