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期,關於郭長有的傳聞很多。有說他倒騰買賣賠了錢還不上,沒臉回來了。有說在外地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有說他騙了人家的錢,被判刑關進了監獄。也有說他家外有家,躲在另一處溫柔鄉裏不肯挪窩了……總之,郭長有丟下老婆孩子,欠下一屁股債,人間蒸發了。
這一年,上河村分田到戶,郭家分了十幾畝地。這時候,袁慶芬卻病倒了,一病不起,又是像那年一樣,麵頰潮紅,咳嗽不止,還咳血。多虧孩子們的鐵蛋兒舅舅幫著,才勉強把地給種上,而鐵蛋兒舅舅也有他的一家子人需要養活呀。15歲的郭立春小學一畢業就下田勞動了,13歲的弟弟郭芒種和12歲的弟弟郭夏至也很快成了好幫手,連10歲的立秋和8歲的立冬也能帶小妹妹,做飯喂豬喂雞了。
這年冬天,田野裏的莊稼都收倉入庫,過了元旦,眼見就要來到春節,如果郭長有能回來,這個時候應該回了,因為再無田裏的農活兒可做,他不必為自己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感到慚愧。可是,外邊的柴門依然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動靜,雪簌簌地下著。
“叫爸爸呀,叫爸爸”,袁慶芬耳邊總有這樣的聲音傳來。
“嗡嗡”,是“喚頭”在撥響……
“立春,你出門看看,是不是你爸回來了。”袁慶芬說話的聲音已經極其微弱。
“媽,哪有什麼爸爸,是一隻野貓叫春呢。”立春回答。
袁慶芬眼中湧出兩行淚,又是一陣猛咳,一大口鮮紅的血吐出。
“立春兒,長大,找回你爸爸……”袁慶芬一句話還沒有說完,便垂下頭,再沒有醒來。
這個家,爸爸不知所蹤,媽媽撒手人寰,15歲的姐姐帶著肩挨著肩的4個弟弟和隻有3歲的妹妹,這日子該怎麼過呀?
有好心人說:“立春,把小雪送人吧,尋個好人家,也是一條出路。”
立春和4個弟弟都不答應,說怎麼的也要把小妹養大。
立春的太姥姥在她媽媽生立冬那年去世了,姥爺袁興武半身不遂癱在炕上,姥姥去年也病逝了。鐵蛋兒舅媽放出話來:“袁慶鐵,咱自己家也兩個孩子了,老郭家那一窩子咱可招惹不起,那就是個無底洞!”
雖然家裏有力氣活兒也還會找鐵蛋兒舅舅來幫忙,但更多的時候,立春都反複告訴弟弟們:“咱爸媽不要咱了,咱誰也別指望,要活命,就得自食其力。”自食其力這個詞她是跟太姥姥學的,小時候太姥姥總教育她人活在世上要自食其力,所以她牢牢地記在心裏。
母親去世後,立春帶著5個弟弟妹妹春種、秋收。打點弟弟們上學後,她要把小雪帶到地裏幹活。弟弟們放學後做飯的做飯,帶小妹妹的帶小妹妹,6個孩子按照每個人的角色分工有條不紊地生活著,一天天長大成人。
留夠口糧,剩下的糧食賣掉後,如果有上門討債的,立春會像母親活著的時候一樣,拿出爸爸留下的小本子,按錢數還給人家,然後把這家人的名字用圓珠筆劃掉。實在沒有錢時,就客氣地跟人家說:“現在手頭錢真不夠,等湊夠了一定給送過去。”
那些心地善良的鄉親,常常歎一口氣說:“雖說人死賬不爛,可是看老郭家那幾個可憐的孩子,驢年馬月能還上這筆債呀!罷罷罷,自認倒黴吧,能還就還,還不上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