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祖,軒轅氏,諱翊,字無隳。先楚之武皇長子,生於開皇二年八月十一,母淑妃喬氏。
聞喬氏封妃時,武皇已有貴、華、宸三妃,遂意改九嬪之首淑嬪為淑妃,位在華妃上。四妃八嬪,卻武皇朝,殆未之有也。然喬妃雖寵,薄命早逝耶。
武皇開皇六年,禦駕遠征西趙。喬妃薨,聖祖年方四歲,王後馮氏言乃曹美人皇三子弑之。武皇信,遂逐曹氏母子,令永世不得入楚京郢都。實殺人者,其人乃馮後也。聖祖親睹之,為雪仇,不惜忍辱。馮後無知,因無子,遂以聖祖為嫡子。
開皇七年初,馮後有孕,聖祖為自保免為棄子,置紅花、麝香等於馮後膳食,致後滑胎,終難再孕,終固其嫡位。
聖祖自少聰敏異常、才智過人、膽識非凡,人主之才也。武皇嚐言:楚之江山,與太子,朕安;若朕不得一統五國,必於九泉下見吾兒總攬山河耶!
開皇十二年,始封太子,年十。然武皇已內寵宸妃趙氏。趙氏其人,西趙皇族,美豔絕倫,國色傾城不亞喬淑妃,明豔之態反更勝一籌也。開皇七年生皇二子洵。子借母貴,武皇愛皇二子之心漸勝聖祖,時有廢儲君而另立之意。每馮後以家族兵權相挾,方止。趙妃偶得武皇意,始有野心,與族兄趙州成密謀奪太子位。
其後,馮後色衰,母家不濟,岌岌危哉,遂有聖祖三立三廢。
開皇十七年,多事秋也。
春正月,趙妃誣聖祖與喬妃從妹不倫,廢太子位,下獄。聖祖一廢也。
馮後奔走無用,幸聖祖侍女竹喧救。竹喧者,聖祖乳母孟氏侄女,少聖祖二年,六歲入宮,為聖祖近身侍婢,常伴聖祖左右,青梅竹馬,兩情暗合。嚐為聖祖擋刀,故有心疾之症,非宮廷禦藥不能救也,聖祖愈愛憐之。竹喧稟武皇言,乃其慕聖祖,欲委身之,為喬氏見,與之爭執,故有此誤,杖笞四十,人事不省,發落浣衣局。聖祖出獄。然趙妃不肯已,莫須有罪預置喬氏死地,言於武皇,若太子救喬氏則仍有私,理猶治其罪;若不救,複皇儲之位可也。武皇竟允。嗟呼,從母有難,豈不救乎?趙妃之言,牽強不過,而武皇猶依之,足見其晚年昏聵矣!
蕭王者,武皇七弟,聖祖王叔也,諱律,字明章,實喬氏意中人。與聖祖年歲差不過十載,誌趣相合,素來交好。求於聖祖,馮後不允,聖祖三思,終未置言。及喬氏含冤死,聖祖複太子位,與蕭王即成水火勢。
秋十月,圍獵青雲山,武皇縱馬逐一火狐,射殺之,於狐口得明黃帛絛一係,上書“潛龍在天飛龍湮”,乃新帝即位兆也,武皇怒而二廢太子,言欲立二子為儲。馮後亦怨且怒,暗置五爪金龍雲紋袞服於二皇子洵宮室。武皇怒甚。太子位,廢而未立。
開皇十八年,楚魏豐陽戰,兩軍和戰,互遣質子以表兩國邊疆永寧、互通商市之心。時武皇猶寵趙妃,怒氣消,聖祖、皇子洵出獄。趙妃妖言惑君,武皇許複聖祖太子位,以儲君之尊入魏為質子。時聖祖年十六,尚未冊妃妾。臨別夕,恰竹喧生辰,與之言,歸國日,婚嫁時。
明年,聖祖自魏都大梁返,竹喧避不見,傳與蕭王好。聖祖怒而殤。自此情絕!
開皇十九年春,馮後始知其殺喬妃事早為聖祖了然,故策謀反。聖祖知之,以五千親兵擋數十萬之眾,大勝。為消武皇疑慮之心,表已知馮後殺母之事。武皇果未罪於聖祖,反以護駕之功嘉之,並廢後位,入冷宮。
趙妃不甘,謠言聖祖與廢後私有勾結,秘圖皇位。武皇遂下詔,命聖祖率五千親兵入中齊,意在剪其羽翼。夏五月,聖祖孤軍入齊境,楚廷皆以為死。然聖祖天命,與副將漠氏二兄得生而返楚,然,五千兵盡殞。
聖祖得置死地而後生,實乃定北大將軍杜舜堯長女宛雲舍命救之故。聖祖感激之,欲納之,然返楚竟遍尋無果。杜府人亦不知其去向。
開皇二十年初,中齊來犯,欽天監受趙妃族兄州成私命,製“霸業無隳帝業隳”讖,言聖祖即位,五國大業難統,反有亡國之嫌。武皇遂下詔,命聖祖複領兵二十萬禦齊。此二十萬者,楚之精銳,戰力僅在三千玄衣精甲之下。
聖祖旦離京,則武皇夕廢儲並立皇二子洵為太子,廢聖祖為珩王。聖祖聞之,竟凜然未置一言!
開皇二十年春三月十七,武皇崩於宸佑宮,諡號“大廣大德孝武皇”。同年四月,皇太子洵即位,改年號隆運,是為楚和帝。
聖祖於軍營中知此番風雲變故,猶氣定神閑,不怒不傷,令全軍戴孝三日,猶意在禦齊,不欲回京。心腹副將漠風見之,猶驚歎不已,力欲勸聖祖班師回朝,奪取帝位再行禦齊。不意,聖祖笑曰:“縱其踐祚為帝,孤亦使之難久也!”聖祖大才,趙氏兄妹之謀,豈不知乎?“然,趙氏一族……”風猶欲言。聖祖冷哼未語。“若不費兵卒甚好,臣下隻憂來日同室操戈。”“逆吾者,當早料之下場必如斯也!”風頷首,然,時聖祖手握兵力僅二十萬餘,國都尚有大軍百萬,欲占京都、奪帝位,實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