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貌巍峨水繞廊,紛紛女伴謁香娘。
抒誠泣捧金蟾鎖,密禱心中願未償。
鍾林的這首《香妃大巴紮》,描寫了人們在香妃墓前頂禮膜拜的情景,凸顯了香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本名買木熱?艾孜姆,是霍加後裔。由於她自幼身上就有一股濃鬱的花香,被稱為“伊帕爾罕”(維語意為“香姑娘”)。有關香妃的故事,有不同版本,本文所述,如與其他版本有別,望君見諒。
回部有一位“香姑娘”的消息,不脛而走,最後傳進了乾隆皇帝的耳朵裏。神乎其神的傳說,繪聲繪色的描摹,引起了他莫大的興趣。乾隆帝是一位風流天子,後宮中美女如雲。但是,“香姑娘”的神奇,仍然讓他心猿意馬。可是,回部與中原遠隔千山萬水,要將一位異族女子弄進宮來,也非易事。況且,當時回部與中原多有衝突,關係並不和睦。據可靠情報,回部的上層有再次發動叛亂的種種跡象,如果因為一個女子而給叛亂分子以口實,那豈不讓天下臣民恥笑?想到這裏,乾隆帝強按下了對“香姑娘”的向往,專心於自己的朝政。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正當乾隆帝將精力從“香姑娘”的身上轉向朝政時,回部的上層人物終於按捺不住,發動了分裂中央的叛亂。叛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戰火就是命令。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廷派將軍兆惠統帥大軍入疆平叛。臨行之時,乾隆帝特意為兆惠將軍送行,除指示平叛方略外,暗地裏叮囑他要特別留意“香姑娘”。
叛亂頭目之一名叫霍集占,當時是南疆伊斯蘭教小和卓木(和卓木即聖裔、伊斯蘭教首領之一)。他和其兄大和卓木策動了武裝叛亂。芳名遠播的“香姑娘”,就是霍集王宮中一名得寵的王妃。兆惠將軍率軍經過一番苦戰,將叛軍擊潰。霍集占於是帶著他的王妃“香姑娘”到處躲藏。可是,無論躲得怎樣隱蔽,清軍總能找到他們。原來,是“香姑娘”的香氣,暴露了他們的行蹤。“香姑娘”落入了清軍之手。
有兩名清軍將領見香姑娘生得眉目妖嬈,體態迷人,身有異香,便決意收留做自己的小妾。兩個男人,為一個女人爭執得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最後找到將軍兆惠,準備讓兆惠決定她最後的歸宿。
將軍兆惠一見也驚慕不已。當得知她就是回部名聲赫赫的“香姑娘”之後,皇上臨走時的囑咐重又回蕩在腦海。他強壓住自己的欲念,對兩位下屬道:“兩位不要爭了,這個女人身上有異香,看來不是一般的人物,你我都是凡人,不配享受這樣的仙果。這樣大富大貴的人,隻有我們的皇上才有這樣的福氣,我看就把她孝敬給咱們的皇帝吧,到時皇上一高興,還怕沒有我們的好處?”兩名將領想到未來的好處,也不爭了,表示同意。於是,兆惠派員護送“香姑娘”進京。一路上所過州縣都以接待皇妃的禮儀迎送。當乾隆皇帝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兒之後,興奮異常,立即宣布她為自己的妃子,於是人們又都稱“香姑娘”為“香妃”。
在乾隆帝眼裏,香妃是天外來客,是異域珍寶。她身上特有的香氣,更是人間奇跡。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等到她站在自己的麵前時,見慣了天下美色的皇帝,也禁不住怦然心動。她帶著天山的秀色,帶著異域的風情,亭亭玉立,似天山上盛開的雪蓮,又如草原上怒放的野花,端莊高貴而又嬌豔無華。從她身上飄來的陣陣香氣,如平靜海麵上的漣漪,細碎而又柔和;又如遼闊草原上的牧歌,昂揚而又悠長。那迷人的香味,扣動著心弦,擊打著欲望,搖晃在人們的心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走近之時,便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隻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
等到香妃口稱罪臣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之時,那一片嬌音,似黃鶯百囀,嚦嚦可聽。乾隆帝雙眼一眨不眨地盯著眼前的美人,腦海裏卻在搜尋著形容她美麗的詞句。乾隆帝知道,對於美的標準各朝各代都不相同,漢代以瘦為美,唐代以豐滿為美,因此有了“燕瘦環肥”的說法。盡管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勾畫出一個理想中的美女形象:“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鬆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若含貝。”可沒有一句點到了美人的香味,不免有點缺憾。眼前的美人,又該怎樣形容呢?乾隆帝一時也找不著好詞佳句,正自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