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聖上你要知道關以仁政來治理國家還是不夠的。”
她還沒講完,小皇帝就打斷道:“太傅,仁政是孔聖人提出的。難道孔聖人說得是錯誤的嗎?”一直以來受孔子言論教導的小皇帝對於如此顛覆聖人言論的話語,潛意識的排斥。
“仁政確實是治理一國的最理想的方法。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爭取民心。”她先是給予肯定,看到那張小正太臉上的抗拒逐漸消失後,接著道:“所謂的理想乃是指對未來事物的希望、想象,是沒有實現的。但是,理想的實現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考慮現實的條件。”
看著小正太臉上的疑惑。她知道如此的言論對於一個七歲的孩童來說稍顯深奧。她決定開始換了個方法,笑道:“聖上有沒有聽過故事?”
“故事?”小正太歪著臉疑惑地問道。那模樣刹是可愛。
強忍著想要伸手掐上一把的衝動,她道:“就是例如孟目三遷的典故。”
看著那了然的小臉,她繼續道:“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凶性殘暴的惡人喜歡日殺一人。由於他武藝高強,連官兵都無法抓住他,因此,地方的百姓就特地去千裏之外,請一個武術高超的高憎來收複這個惡人。那個高憎不喜殺生,在確保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每天給那個惡人講佛經,企圖能用無量佛法感化這個惡人。聖上你猜這個惡人有沒有被感化,放下屠刀呢?”
“有。”小皇帝用力地點頭道:“那個惡人一定被佛法給感召了。”
“對。確實,在第十天,這個惡人終於被這個高僧給點化了,放下了屠刀。世人皆認為此高憎修了無尚的公德。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在點化成功前,那個惡人還是日殺一人。為了成就這無尚的公德,九條人命白白的犧牲。這高憎並非是修了無尚公德,而是造了巨大的惡。他應該做得是第一天嚐試後無法點化那個惡人,果決地殺了那個惡人。這樣就間接救了九條人命。這才是真正的公德。”
“但是,高憎不是不能殺生的啊?”小正太臉上帶著不讚同地反問道。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何殺一人可以救九人的話,那樣的殺生又有何妨呢?一味得打著點化的口號,卻間接放縱殺生行為,才是錯誤的。同樣的道理,僅僅實施仁政是不行的。”
“那麼,太傅您說什麼的方法才能治理好景國?”小正太一臉謙虛地問道。
明眸閃過精光:“依法治國。”方才她之所以將如此多的話就是為了引出這個治理國家的正確方法。
“法家治理國家確實短時間能有很大的成效。但是,治理國家卻無法長過兩世。前朝秦國就是一個例子。”本以為會聽到與眾不同的治理國家方法,但是卻聽到那已經被證實不可行的法家。小正太的臉上浮現出濃濃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