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世友尋訪把酒歡
攜友踏青遇狐緣
終南山,秦嶺山脈.山巒連綿不絕,千峰疊翠,景色幽美.唐朝當代詩人王維佳遊此處作出聞名於世的“終南山”之作: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詩如其景,景如其詩.
古泉鎮,座落在終南山的山角下.隻因離京都相隔不遠,造就了這小小集鎮繁華起來.但自從唐中宗收回大權把京都遷去落陽之後,許多大戶人家都搬離此處.遷之新京都“落陽”.小鎮漸漸敗落下來.許多侯門大院也都空落了出來.無人居住,顯的滄桑蕭條.
古泉鎮有一位叫張維的書生秀才,父親曾在朝裏做過官,後來辭官還鄉養老.五年前得了急病逝世,母親也憂鬱而終.還好留下了一些家產夠張維生活度日.家中還有一年慢老奴,因無兒無女也就留了下來照顧這位小主人.
這天,古泉鎮官道上有兩位青年駿秀騎駿馬向古泉鎮急馳而行.其中一位文秀打扮,像是儒雅之人.另一位身穿勁裝,後背寶劍.充滿剛陽之氣.應該是一位江湖人物.
倆人進了古泉鎮直接停在張府門外才下馬.勁裝青年走到大門邊開始叫門,青年文秀站在一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朗朗讀書聲被一陣陣敲門聲打斷.”
“李伯,李伯!” 張維喊幾聲不聽到李伯回應知道李伯可能在後院的祠堂裏.年紀大了耳背有點聽不到了.隻好放下書本自已去開門.
走到院門,打開一看.隻見一張熟悉麵孔映在自已麵前.“表弟”張維驚喜道,向後一看又是驚喜.“王賢兄你也來了.”張維高興的拉起倆人的手就往院裏走去.
來人正是張維的表弟上官文卓和自已的世家之交好友王賢。三人進入後庭客房.分賓客坐下.
“你二人可真是稀客啊!怎麼不約而同來之?”張維給二人砌上茶問道;“表弟你不是在茅山學藝嗎?
上官文卓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說道:“我三年學藝略有小成,師傅命我下山曆練.剛巧在路上碰到王賢兄,說是來找表哥你,我就跟來了.”
原來如此啊,這麼說王賢兄找我有什麼要事商量?張維聽出話意,猜測問出.
“難到無事就不能來你這張府討杯水喝啊!”王賢打趣著說道.
“嗬嗬!王賢兄又在笑話小弟了.今天是貴客臨門,我們三人要一醉方休.張維笑著說道.”剛好福伯進門來,張維就讓他張羅酒菜.
“賢弟啊,我也實不相滿.我來至此,也卻有些事要和你說.不知賢弟對當朝現狀有什麼看法?”王賢歎了口氣向張維問道.
聽到王賢的話,張維疑遲片刻想想道:“風雲幻變,人心惶惶.我久居家中,不問事理.也說不太清楚,隻知道韋後和武延秀等人把居朝政,動亂朝綱.
“看來賢弟眼睛還是明亮啊!韋後和武延秀等人利用權勢陷害忠良,排除異類.明升暗害.現在朝中文武眾臣人心惶惶,各求自保.我父親現在也是自保難求.心中煩惱無比啊!”王賢說的自是傷心.三人也是心情沉重.
“武延秀那狗賊如此猖狂,真恨不的一劍殺之.”上官文卓聽的氣憤的拍桌叫道.
“文卓萬萬不可.此事不是我們這鄉野之人力之.隻可言論,不可外傳,不可施之.”張維怕他這位急性子表弟闖出什麼禍來.忙勸道.
“賢弟言之有理,此事隻談不行即可.我這次來是因為心煩意亂.想圖個心靜,向你討幾天安靜日子.也是想給你把當朝現狀向你分細一下.望你明年的科舉之行能避之後行.等過了這混亂之政,方做打算.”王賢意重心常著對張維說道.
“讀聖賢書放能正世,小弟我恭命不如從命.那就再過幾年安穩日子,多讀幾年聖賢書.如今又有世兄表弟陪伴,為之寬心.這終南山可是山清水秀.景色秀麗.世兄難得來一回.一定要你盡興而歸.”張維聽到王賢要多住幾日,心喜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