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就醫常識(1 / 3)

如何選擇一家正規的腎病醫院

選擇醫院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對診斷和治療效果影響最大的。對患者來說,並不是醫院越有名、規模越大、患者越多就越好。也並不是有個熟人就能得到最恰當的診斷和治療。因為每家醫院各科室的水平並不盡相同,再大的醫院也有相對薄弱的科室,有些小醫院也有很強的優勢科室和特色診療項目,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綜合考慮。

(1)看醫院性質:一般來說,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實力雄厚一些。由於有醫學院校做後盾,良好的師承,加上醫生多要承擔講課、帶實習醫生的任務,知識更新較快,對一些疑難雜病的經驗也相對較豐富。這些醫院醫生的人力資源絕對占優。

(2)看醫院名氣:一家好的醫院,總會在當地患者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就是口碑較好。去就診之前,不妨上網搜索一番,或多打聽一些人,初步了解一下這家醫院的情況。

(3)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相對於綜合醫院來說,專科醫院的科室設置較單純,對某一方麵疾病的研究也較透徹,比如腎病醫院和婦產醫院。當然,如果所患疾病不局限於某一係統,還是到綜合醫院較好,可以組織多科室會診,此外檢查手段和設備也更全麵。

(4)選“名牌”科室:有的醫院雖有名,但若就診的科室較弱,還是不夠理想。因此,廣泛比較各家醫院該科室的設置與水平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國內還沒有具體的各個科的排行榜,但評審公布的全國重點專科可供參考,當然僅包括了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前幾名。此外,問一問首診的醫生,上網搜一搜,多聽聽其他患者的意見和建議。

到醫院看病的流程是什麼

去醫院看病一定要了解一下就醫流程,否則你會暈頭轉向,多走冤枉路,費時費力。一般醫院門診大廳都有平麵示意圖或指示牌,進人醫院首先要了解一下醫院的布局,然後去導醫台谘詢一下就醫流程。一般就醫流程如下。

進人醫院後,選擇你要就醫的科室,如果要掛專家號,選擇你要看的醫生,去掛號室掛號,填寫病曆的基本內容,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婚否、職業、血型、籍貫、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聯係電話及藥物過敏史等。然後去分診台排序、候診,叫到自己名字時進人診室就診、醫生檢診、各種化驗、X線及特殊檢查、劃價、交費、取藥、治療等環節。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活動過多會引起症狀加重,或者因此出現危險,故就診時最好有人陪同。

腎病患者在看中醫前要注意什麼

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腎髒疾病患者需要看中醫時,則應根據中醫的診療手段——望、聞、問、切,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便讓醫生作出準確診斷。因此,腎病患者在看中醫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化妝。在看病時,要讓中醫看到你的真實氣色,因此不宜在看病前化妝,比如抹口紅、畫眼影、塗指甲油等,否則容易掩蓋病情,影響診斷,甚至可能誘使醫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2)不要服用某些藥物或吃食物。看舌是中醫觀察患者體內髒器的手段。如果食用了能染舌苔的藥物或食物,就會造成診斷誤差。比如,食用葡萄、楊梅、橄欖等,會使舌苔變黑;食用蛋黃、橘子、黃連、維生素等,會使舌苔發黃;剛喝過牛奶或豆漿的話,就會使舌苔變得白膩;飲用濃茶或果汁後,會使舌苔變紅。如果在就診前食用了這些食物,都會影響中醫的正常診斷。所以,患者在就診前,一定要忌食這些食物,也不要刮舌苔,以保證舌苔真實地反映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3)不要噴灑香水或塗抹氣味濃烈的護膚品。聞氣味也是中醫作出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患者在就診前使用了氣味濃烈的護膚品或香水,自然會影響診斷的效果。另外,也要注意避免食用大蒜、蔥等氣味濃烈的食物。

(4)不可進行劇烈的運動。如果在看病前剛進行過劇烈的運動,比如跑步、爬樓梯等,則不宜立即進行診斷。應在休息過後,當脈搏恢複平穩時再診脈。另外,飽食、飲酒、情緒不穩定等狀態都會使脈搏加速,此時診脈會掩蓋真實的脈搏情況,不利於病情的診斷。因此,要避免在這些狀態下去看中醫。

你了解醫院裏醫生的技術職稱嗎

醫院醫生的技術職稱從低級到高級可分為,初級:醫師(助教);中級:主治醫師(講師);高級: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正主任醫師(教授),在醫學院附屬醫院有正主任醫師和教授同時稱呼。初級職稱的一般工作時間比較短,大多數是工作5年之內的;中級職稱工作時間較長,大約為5年以上的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了;而高級職稱的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年以上了,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某一方麵具有專長。

在選擇醫生時要看醫生是否長期從事臨床第一線工作,因為有些醫生雖然職位很高、名聲很大,但主要是從事行政。即使是臨床醫生也要找專業與自己疾病對路的臨床醫生看病比較好。通常人們都願意找一些年齡大的老中醫或職位高的醫生看病,年資越高經驗越豐富,醫療技術水平也越高,這是一般規律。現在醫學知識更新相當快,年輕人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強,所以,年輕醫生的水平也很高。選擇時要具體分析,老年醫生和中年醫生各有優勢。

什麼情況看專家門診

現在就醫看病存在很大的誤區,患病無論嚴重與否都要去看專家,其實不用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轉移到專家號上,就像一個感冒,從早上4點鍾開始排隊,花幾百塊錢掛一個號,呼吸科的大專家來看你的感冒,第一個說實在是浪費個人的財力和精力,同時也是浪費國家的醫療資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專科醫院主治大夫的水平是足夠的,至少在前期的排除,給你分片,劃輕、中、重度情況,給你按什麼級別分情況,是能夠勝任的。遇到下列情況可以考慮看專家門診:①疑難雜症長期不能確診。②疾病經過多方治療療效不佳。③下級醫院或邊遠地區醫院不能接診。

看病怎樣選擇醫生

有病難免求醫,特別是身患重病、急症和疑難病時,患者及家屬往往不惜一切代價求醫問藥。但是必須對如何選擇醫生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少出偏差,事半功倍。

(1)要選擇有豐富經驗的專科醫生,不要找庸醫和偽醫: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往往對治療某種疾病有獨到之處,而庸醫和偽醫則是不學無術、一知半解。

(2)要選擇明醫,不要迷信“名醫”明代醫家龔廷賢在其編著《萬病回春·病家十要》中首先提出:“一擇明醫,於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隨。”因為明醫的醫術高明,經驗豐富,治病辦法多。而所謂的“名醫”中也有不少人沽名釣譽,嘩眾取寵,或誇大療效,虛構病例,或乘患者之危,發不義之財。凡此種種,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