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當我們這樣祝福自己和他人時,我們多數時候僅僅是把它當做一個祝福語。其實,當你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這句話時,你的人生命運或許就在你的“心想”中開始變得與眾不同。
逢年過節,我們常常會發送或者接受到這樣的短信,但是現在,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這個普通的祝詞中隱藏著“巨大的秘密”。電影《TheSecret》中,許多成功人士現身說法,向人們闡述這麼一個道理:“你的想法是某種頻率的能量波,它會引起相近頻率能量波的共振。如果你有糟糕的想法,就會吸引有類似想法的人以及宇宙中相似頻率的能量波,最終收獲一個糟糕的結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就可以收獲一個美好的結果。”
相對來說,這雖然是一種全新的理念,但是卻很有哲理性。的確,從人的意識層麵來講,一個人假如能夠強烈地執著於某一意念,當這種意念與特定目的、毅力和獲得財富或其他物質目標的強烈欲望融為一體時,它所產生的力量是強大無比的。
埃德溫·巴恩斯對“心想才能事成”是深信不疑的,當然,他的這一發現源自他不平凡的經曆。
年輕的時候,巴恩斯心中有一個非常強烈的願望,他想和愛迪生共事,而不是為他工作,為他打工。當這種思想衝動第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時,他沒有任何條件能幫助他完成這個欲望。就當時來說,起碼有兩大難題擺在他麵前:他不認識愛迪生,也沒有足夠的錢乘火車去新澤西州奧蘭治。
這些困難足以讓很多人放棄這個近乎奢侈的欲望,但是巴恩斯的欲望卻非同尋常。盡管他知道自己僅僅是一個“流浪漢”,但是他相信“流浪漢”與發明家一起共事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
很多年以後,談到巴恩斯與愛迪生的第一次見麵時,愛迪生說:“他站在我麵前,和一個普通的流浪漢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他的臉上透出一種神情,讓人覺得他有一種追求目標的執著。從多年與人交往的經驗,我知道,如果一個人真正想得到一件東西,願意用整個未來做賭注,那麼他一定會得到。我給了他這個機會,因為我看出,他已經下定決心,不達目的決不放棄。事後證明,果然如此。”
就這樣,巴恩斯開始了和愛迪生一起共事的日子。在很多人看來,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巴恩斯憑借他堅強的意念,最終實現了他的夢想。也正因為如此,巴恩斯堅信“心想才能事成”,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何來成功?
通常來講,任何人在取得成功之前,必然要遇到很多暫時的挫折甚至失敗。如果一個人遭遇了失敗,那麼最容易也最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放棄。大多數人正是這樣做的。他們之所以會失敗,並非他們不想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意誌不夠堅定,他們“心想”得不夠強烈。因此,在成功到來之前,他們首先選擇了放棄。
當亨利·福特決定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他打算造一台內置8個汽缸的引擎,並讓工程師進行設計。但是,設計圖繪製出來後,工程師們一致認為在一個引擎內放置8個汽缸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福特堅信一定會有辦法把它製造出來的。於是福特就命令他們說:“不管花多少時間,一定要做出來。”
無奈,要想繼續留在福特公司工作,工程師們除了開始工作根本就別無選擇。半年過去了,毫無進展。又半年過去了,依舊毫無進展。他們把所有可能的辦法都嚐試了一遍,結果根本就行不通。
但是福特並不動搖,他相信一定能夠辦成:“接著做,我想要這樣的引擎,我一定要擁有它。”工程師們於是就繼續工作,奇跡出現了,他們發現了奧秘——福特的決心再一次成功了。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拋卻所有的雜念去追求,你也能夠“心想事成”。在現實社會中,隻有你想不到的事兒,沒有辦不到的事。隻要敢想,隻要敢幹,什麼都可以不在話下。思考是成功的源頭,偉大與平凡,天才與俗人,高貴與普通之間的差別,若追根溯源,必定是人與人最初的想法不同。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在心理學的領域,“心想事成”多屬於積極想象的一種。人的每個想法,每個念頭,都可由不同的方麵去認識。積極想象就是引導人們從好的方麵來認識自己,接受現狀,從而使想象變成現實。的確,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做了預言,就會努力在這一事物上實現這個預言,從而做到心想事成。
1.堅信“心想事成”
一旦你產生某個想法,不要立即否定,要相信自己既然能夠想到就一定能夠辦到,千萬不要在沒有實施之前就讓它死於萌芽之中。
2.過程不要放棄
在為你的想法奮鬥的過程當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艱難險阻,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放棄。一旦你把這些困難都克服之後,你便會發現,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