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管理好自己的衝動(1 / 1)

生活需要以一種舒緩的情緒去麵對,匆忙但不慌張,緊張但不急躁,積極但不貪婪,充實但不單調。這樣生活才會有條不紊,有張有弛,該忙碌時忙碌,該放鬆時放鬆。一味地衝動隻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生活需要快節奏,這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但是人們總是利用不好自己的時間,提高不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盡管自己已經十分拚命,卻依然無法趕上生活的腳步。這是為什麼呢?現代人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形式來麵對生活呢?

我們說,快:勢在必行;慢:應運而生。人們之所以很難適應社會生活,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內心的急躁和慌張使之方寸大亂、事倍功半。因為心亂,所以生活更亂。因此,要適應快生活,就一定要放慢自己的心態,放穩自己的情緒,去“急”取“緩”,保持內心的安寧和平靜。生活節奏越快,就越應該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按下情緒的慢放鍵,減少衝動情緒的產生,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早上八點往往是上班高峰期。小蔡開車上班時,遇上了大堵車,眼看就要遲到了。等了好久,汽車長龍終於開始向前移動了,但前麵的司機好像睡著了一樣,停在那裏沒有動靜。小蔡開始火了,不停地按喇叭,然而前麵的司機就是不動。小蔡內心遂升起一股無名火,打開車門衝上前去,猛敲前麵那輛車的車門。結果那個司機也不甘示弱,打開車門,衝了出來。就這樣,兩人打成了一團,使原本已開始鬆動的交通再一次陷入嚴重堵塞。等110趕來時,小蔡已把那個人的胳膊打得骨折。小蔡已構成故意傷人罪,同時因為造成交通的嚴重中斷,他將受到重處和重罰。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節,大都是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得你死我活,這是不值得的。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抑製自己的衝動,審時度勢,不能讓情緒放縱地流露出來。否則,一時的衝動,就可能遺患無窮。

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中,我們更要認識到“衝動”是魔鬼,人人都需要修煉廣闊的胸懷,以平息快節奏生活中的種種急躁情緒。當你與人發生糾紛且即將激化時,請忍一步,退一步,就會避免衝動情緒帶來的惡果。但生活中,總有很多人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隨意發泄自己憤怒的情緒,結果導致了嚴重不良後果的產生。

王某因鄰居楊某等人在樓下聊天影響了他休息,與楊某發生爭吵。氣急敗壞的王某隨即拿來家中斧頭,將楊某頭部和背部砍傷,結果自己也落了個進班房的下場。

黃某和牛某家的羊群經常混在一起放,兩人屢次因分辨自家的羊而發生口角,有時甚至大打出手。一天,怒不可遏的牛某撿起一塊磚頭猛砸黃某,不料竟將黃某砸死。

大學生秦某及同學因為誰先買快餐的事,與李某等三人發生爭執。在打鬥過程中,秦某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向對方兩人連捅數刀,其中李某因搶救無效死亡。

這些鄰裏糾紛、打架鬥毆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有的甚至是因為一句氣話,當事人抑製不住衝動,大打“出手”,導致了悲劇。由於現今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加大,加之某些人的性格缺陷,對觸犯自己的細小情況難以容忍,有時就會導致攻擊性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培根說:“衝動,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能收放自如地控製情緒的人。在這裏,情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感情表達,而成為了一種更為重要的生存智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衝動情緒,而任由衝動的洪水泛濫,就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則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因此,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謹記“衝動是魔鬼”的忠告,不要讓衝動的情緒破壞了我們的生活。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冷靜和理智是美麗的智慧珍寶,它是忍耐與自我控製。一個冷靜、理智的人,不會在任何事情麵前大驚小怪、感情用事,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像洶湧波濤中的礁石般紋絲不動。讓情緒穩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輕易就讓自己變得衝動,如此就會擁有安然自若、溫馨和諧的幸福人生。

1.凡事都要有理智

抑製衝動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理智,隻有用理智來衡量並支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才能夠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份輕鬆和快樂。所以說,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標,考慮自己的做事方法是否可行,還要考慮到最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如此,衝動的情緒就會得以緩解和消失。

2.轉移衝動情景,合理釋放衝動

當你意識到自己即將為衝動的情緒牽製時,此時一定要立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迅速離開情景場地,讓自己與可能導致衝動情緒的事件失去聯係。如果實在難以平靜自己的內心,則可以通過呐喊、做劇烈運動等途徑釋放內心的衝動。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