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廉政模範
侯常根在連山鄉做副鄉長,丈母娘一家就在鄉政府對麵,開了一家煙酒雜貨店,專門為鄉政府各部門服務。
鄉政府大院裏所需的辦公用品,尤其是鄉政府辦公室每天迎來送往的煙、酒、糖、茶以及筆墨紙張什麼的,全都在侯副鄉長丈母娘家小店裏“記賬”。
侯副鄉長是連山土生土長的幹部。在連山這小小的彈丸之地,侯副鄉長還是有點根底的。他在鄉裏抓大農業,同時還分管辦公室的工作,當著連山鄉的大半個家。尤其是他分管的那幾個部門,別管是什麼票據,隻要簽上他侯副鄉長、侯常根的大名,拿到鄉裏財政所,就能領出票子來。
所以,鄉政府來侯副鄉長丈母娘家小店裏“記賬”,如同往侯副鄉長丈母家小店裏送錢,是一個道理。
這樣一來,鄉裏邊但凡是需要購買的物品,都要從侯副鄉長丈母家小店裏購買,有時,鄉裏急需的稀罕物兒,那小店裏沒有,就通知他們家到別處去買來,然後,再賣給鄉裏。總之,凡是鄉政府需要購買的東西,都要從侯副鄉長丈母家的小店裏“過一把”。
那樣,一來圖個方便,出了鄉政府大院,過一條小馬路,就是侯副鄉長丈母娘家小店,月底拿發票找侯副鄉長簽字時,不用看侯副鄉長的臉色,順順當當地就能讓發票變成鈔票;這第二嘛,不用說,大夥也都明白,無非是討侯副鄉長的好唄。
這一天,縣裏有一位人大副主任去世了,按照常規,類似的事情,鄉裏要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前往吊唁。鄉政府辦公室的秘書,在具體辦理花圈、挽聯事宜時,順理成章地想到侯副鄉長丈母娘家的小店。因為,花圈這玩意賺頭很大!
侯副鄉長丈母娘得到消息後,很快去鎮上的一家花圈店搬來幾個大花圈,價格翻了幾番之後,放在小店門口,等候鄉裏的秘書來拿。
恰在這時,下邊一個村裏的村長到鄉裏辦事,看到侯副鄉長丈母娘家門口擺放著幾個花圈,誤認為侯副鄉長的老丈人死了。
侯副鄉長的老丈人確實也在生病。前些天,那位村幹部曾親自揣著“紅包”,到鄉中心醫院去看望過侯副鄉長的老丈人。想必,那老爺子這回是撒手西去了,這事情可不能馬虎,這可是討好侯副鄉長的好機會。
當下,那位村幹部就掏出手機,給他幾個要好的鄰村幹部通報了侯副鄉長家的消息,隨後就到鎮上的花圈店,為侯副鄉長老丈人定做一對大個兒的花圈,並讓人寫上“侯副鄉長老嶽千古”的字樣。
此事,像長上翅膀,很快在全鄉傳開,各村的村幹部們相互聯係之後,同時選在晚飯前的時候,開著拖拉機、小“黃蟲”、或是農村專用的那種“嘣嘣嘣”的“三叉戟”,紛紛前往鄉政府駐地及侯副鄉長老丈人家送花圈及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