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初中組(8)(2 / 2)

道士恭敬地作揖,恭敬地站在路口為“司大人”“見大人”們辭別,襲卷沙石的朔風迷了眼,車轍那端的大人們的身影已微縮成一個點。道士轉身往回走,看見西天滴血的傷口,道士沒文化,一定不理解為什麼送走那麼多“無用的經書和古籍”又換來了這麼多沉甸甸的銀元還要悲哀,但我真的願意相信在那一瞬間,他真的是有一絲惶恐的,哪怕隻是出於潛意識。

曆史記載了道士的行徑,將他定義為“敦煌石窟的罪人”,憑什麼呢?憑他從外國冒險家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又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算了,還是算了吧,“王道士隻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醜”,他隻是一個愚昧無知的卑微的農民,卻最終成了曆史的替罪羊,我無法替他辯解,畢竟是他親手將敦煌的珍貴文獻送入外國冒險家的手中,但我又不得不說,如此開罪於他,意義何在?

那麼要怪誰呢?怪那些表麵文雅實則貪婪的文官,怪那些不遠萬裏風餐露宿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趕來偷運文物的外國人,還是怪那時的中國人目光太短淺,那時的中國太腐敗?那時的中國太落後?算了,還是算了吧,人們總是希望在悲哀發生之後找到可以泄憤的罪魁禍首,殊不知即使如此也於事無補。

恨,難以言說的恨。但恨得再狠,也終究還是改變不了那屈辱的回首,百年前外國人對著出乎意料唾手可得的大批珍貴文物幽默地聳了聳肩,百年後,中國的專家沒有太多的激動,他們默默地離開聚集了世界各地敦煌學學者的會場,走過王道士的圓寂塔前。

▲中衛二中 九(2)班 黃莉娟 指導老師 郭 菁

好書伴我成長

如花的季節,閱讀芳香的清晨;如水的心境,閱讀柔和的月光;如雪的靈魂,閱讀澄澈的天宇;如夢的歲月,閱讀多味的人生。

我喜歡讀書,我喜歡書中複雜多樣的情感,喜歡那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總之,書中有太多我喜歡的東西。我的臥室裏堆了許多書,我的櫃子都快放不下了。

小時候,我還不怎麼喜歡讀書,家裏堆的作文書也隻是看一看有趣的情節和精美的語句,從不仔細閱讀。所以我的作文成績一直不是很好。直到四年級時,語文老師對我說:“你的作文成績一直不是很好,你應該多讀一些作文書和名人名著。看看人家是怎樣寫作的。借鑒人家的寫作手法和好詞佳句。”

老師的話我不得不聽。回到家,我坐在書房裏,大腦裏的每一個零件好像都在打架。我原本是一個不太愛讀書的人,為了能取得好成績,我打開我的百寶箱,拿出了一本兒童文學。今天真奇怪,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奇異的故事把我帶入了一個理想的境界,在那裏我無憂無慮,細細品味著少年的歡樂。我也伴著書香,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從那以後,我的百寶箱裏又增添了許多好書,如:《西遊記》《紅樓夢》《魯賓孫漂流記》《愛的教育》……

六年級時,老師推薦了許多名人書籍:《草房子》《小王子》《呐喊》《朝花夕拾》《綠山牆的安妮》《城南舊事》等,隻要一有時間,我便拿出那些書籍來細讀。

《綠山牆的安妮》雖然是一本外國著作,但是深受我的喜愛。文章主人公安妮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從小遭遇不幸,四歲時父母雙亡,被好心的鄰居收養。七歲時,到別人家當保姆帶孩子,隨後又被人送到了孤兒院。十歲時,她被一對好心的夫婦收養,居住在綠山牆,這個活潑的小女孩給本來安靜的綠山牆帶來了勃勃生機。她勇敢、堅強又富有豐富的想象力,遇到事情總是能坦然麵對……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也要像安妮一樣,勇敢、堅強、積極樂觀地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愛的教育》全書采用日記體的形式,貼近孩子的內心,具有強烈的真實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的美育經典。書中的篇目如《為父著想》《萬裏尋母》等我耳熟能詳,它引導我永遠保持一顆進取、善良的心,愛祖國,愛每一個善良勤勞的人,同情他人的不幸與苦難。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書的含金量是人們無法想象的。就像三棱鏡能將單調的陽光折射成美麗的七彩光芒一樣,讀書能將平凡的生命轉變成嬌豔的花朵,綻放如夏花般絢爛。

今生有書相伴,亦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