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流(1 / 1)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

宋人辛棄疾有詞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看官:寫小說便寫小說,何必在此故弄玄虛?

說來也是無奈。

開頭很重要,可作者君才疏學淺,不得已隻好拾人牙慧,模仿前人大作。《三國演義》開頭可謂經典,以一首明代詞人楊慎的《臨江仙》做引,道盡三國風雲。

這首《永遇樂·京州北固亭懷古》與《臨江仙》作用是相同的。

作者君有自知沒辦法像羅貫中大神一樣,將詞中曆史變遷,王朝興衰之意描寫的淋漓盡致,遂隻取其‘風流’二字,與各位看官評說。

風流有多種。

才子之風流,如宋玉者——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浪子之風流,如李白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梟雄之風流,如黃巢者——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帝王之風流,如趙匡胤者——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此書名為《我真是皇帝》,顧名思義,所寫的便是這最後一種。

心懷萬鈞城府,深諳權謀之道,與各方勢力博弈於朝堂之上,將群臣玩弄於鼓掌之間,豈不風流?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後宮三千佳麗,任之挑選,豈不風流?

雄才大略,富國強兵,爭霸天下,叱吒風雲,豈不風流?開疆拓土,名垂青史,豈不風流?

一言可興一民族,建立華夏中央之國,影響後世,豈不風流?高處不勝寒,放眼天下,隻我一人,因找不到對手而寂寞,豈不風流?

遍觀史書,有此風流之帝王者有幾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可堪風流,大漢天子漢武帝可堪風流,開皇之治隋文帝可堪風流。

貞觀長歌唐太宗可堪風流,絕代女皇武則天可堪風流,千古仁君宋仁宗可堪風流,世界之王成吉思汗可堪風流,一代布衣明太祖可堪風流。

餘者,或有成就,若論風流,還是稍遜一籌。

俱往矣!

正如辛翁所言,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觀史,讀演義,聽歌,看電視,每每看到這些風流帝王被歲月帶入黃土,心中的惋惜便無法自己。

午夜夢回之時,突發其想,與其遙想曆史,在那些冰冷的文字上去尋找他們的一鱗半爪,不如將他們一生的事跡,揉碎了,嚼爛了,再由自己來重新組合以抒心中苦悶之情。

遂有此書。

正如曹雪芹所言:“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

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

雖我未學下筆無文,...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

作者君如今的情景,與曹雪芹所言何其像也?

曹雪芹憑一本《紅樓夢》名傳後世,作者君自知連他的一根小指頭都比不上,隻希望這本‘一家之言’能搏各位看官一笑。

如此,便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