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吃運動飯”(1 / 2)

章明

在解放前的上海有一種特殊的職業:“吃白相飯”。“白相”是上海方言,意思是“遊蕩、玩耍,不務正業”。魯迅先生認為這種職業有些奇怪,曾經為此寫了一篇精辟的短文,題目就叫做《吃白相飯))。他指出:“‘白相’可以吃飯,勞動的自然就要餓肚,明明白白……”

新中國建立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吃白相飯”這一行就逐漸地式微了,消失了。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也許將來的曆史學家可以考證出來的),另一種特殊的職業又勃然興起,而且越來越發達興旺,這種職業就是“吃運動飯”。——這裏所說的“運動”,自然不是“體育運動”的運動,而是指那些接二連三、層出不窮、翻雲覆雨、有害無益的政治運動。

據我孤陋的見聞,這種“吃運動飯”的朋友,隊伍雖不小,可也不算太大。隻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門行業才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在林彪、“四人幫”蠱惑之下,有許多人變成為“運動員”。這,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吧?

“吃白相飯”的和“吃運動飯”的兩者之間有無血緣關係,不易查考,但有一點是十分類似的:他們都不務正業,遊遊蕩蕩,不為社會創造財富,專做損人利己的勾當。不過,他們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後者比起前者來,冠冕得多,氣派得多,名聲好得多,出息也就大得多。

這種“運動飯”究竟是怎樣“吃”的呢?我想也許用不著過多的介紹和描繪,因為大家對此都是不陌生的。

在平時,“吃運動飯”的朋友們的形象是並不怎麼雅觀的。

他們工作上疲疲塌塌,學習上馬馬虎虎,作風上稀稀拉拉,生活上挑挑揀揀。雖然他們也自稱布爾什維克,也高呼社會主義好,但是出大力流大汗的活他們是不幹的,雷鋒式的“傻子”他們是不當的,甚至於見了公家的油瓶子倒了他們也懶得伸手扶一扶。

因此,在絕大多數群眾心目中,這些人大都威信不高,人緣不好,選勞動英雄、評工作模範都沒有他們的份兒。然而,這些人也有著許多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眼尖、耳靈、舌長、手勤。他們能在一個正直人的臉上看出他靈魂深處的“陰暗心理”,能夠從夥伴們“杭唷杭唷”的勞動號子聲中聽到“階級鬥爭新動向”,能夠及時而詳盡地給某些領導人“打小報告”,能夠不厭其煩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別人的片言隻語。所以,他們盡管得不到人們由衷的欽佩,卻也能在群眾中博得一個“敬而畏之”或“敬而遠之”的地位。

等到政治運動一來,“吃運動飯”的朋友們就會像神靈附體般地一躍而起,刹那間就變成了衝鋒陷陣的勇士,斬將搴旗的英豪。“堅決打倒”,義憤填膺;“誓死捍衛”,聲淚俱下。他們隻要把手中的小本本一翻,無數“尖端材料”便傾囊而出,油鹽醬醋,要啥有啥,捕風捉影,駭人聽聞。“草鞋沒樣,邊打邊像”,許許多多冤假錯案就被他們炮製得很像個樣子,不但叫被告人有口難辯,而且也能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大吃一驚,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