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通例
第1卷
經方用名例
一、服:亦曰飲,分汗、吐、下、和四法。桂枝、麻黃,汗也;瓜蒂、梔豉,吐也;承氣、陷胸,下也;白虎、四逆、理中、柴胡,和也。
二、含:口、齒、喉、舌宜之,苦酒湯宜也。
三、灌及吹:卒死、竅閉宜之,豬膽汁、狼牙湯是也。
四、導亦曰內:孔竅宜之,蜜煎導、土瓜根導、豬膽汁導、膏發煎、礬石丸、狼牙湯是也。
五、摩:經絡宜之,頭風摩散是也。
六、熨:皮肉宜之,鹽熨、枳實熨是也。
七、熏:竅理宜之,雄黃熏法、小兒疳熏法是也。
八、洗及漬:皮肉宜之,礬石湯、苦參湯是也。
九、噀:近世謂之噴,皮肉宜之,冷水是也。
十、粉:亦曰撲,汗出、瘡爛宜之。溫粉、黃連粉、王不留行散是也。
經方製法例
一湯:亦曰飲,治輕浮之疾。其為湯也,有酒煮者,栝蔞薤白湯、麻黃醇酒湯是;有水煮者,桂枝湯、麻黃湯等是;有酒水合煮者,膠艾湯是;有取自然汁和熟湯漉之。不煮者,食犬肉不消方、走馬湯是。其用湯也,有服者,桂枝湯、麻黃湯等是;有洗者,礬石湯、苦參湯是;有漬者,礬石湯是;有熏者,苦參湯是;有灌者,狗屎汁是;有噀者,冷水是;有含者,苦酒湯是。其變也,有以湯為煎者,大烏頭煎是。
二煎:亦曰膏,治沉重之疾。其為煎也,有酒煎者,鱉甲煎是;有蜜煎者,蜜煎導法是。其用煎也,有服者,敗蒲煎是;有導者,蜜煎、膏發煎是。其變也,有以煎為丸者,鱉甲煎丸是;有以煎入湯者,烏頭桂枝湯是。
三散:亦曰屑,治虛結之疾。其為散也,有別搗合治者,牡蠣澤瀉散是;有合搗治者,四逆散、五苓散是。其用散也,有服者,四逆散、五苓散是;有粉者,溫粉、王不留行散是;有摩者,頭風摩散是;有吹者,菖蒲屑、桂屑是。其變也,有以散為湯者,陷胸湯、防己黃芪湯是。
四丸:古名圓,治留著之疾。其為丸也,有如梧子大者,小丸也,但服之;有如彈丸大者,大丸也,煎服之。其用丸也,有服者,抵當丸、陷胸丸是;有導者,礬石丸是。其變也,有以丸為散者,理中丸是;有以丸為湯者,抵當丸是。
經方煮湯用水例
一、水:煮藥通用。
二、東流水水萬折必東:除飲達下也。寇宗奭《衍義》雲:取其性順疾速,通膈下關也,惟澤漆湯方用之。
三、潦水淫雨為潦:去濕除熱也。成氏曰:取其味薄,而不助濕氣,利熱也。
四、泉水:除熱利溺也。
五、井花水平旦新汲水:通竅解熱也。
六、勞水甘瀾水:益脾益腎也。
七、麻沸湯即百沸湯:通經泄熱也。
八、泔水:解熱助胃也。
九、漿水:開胃消食也,有清漿水、酸漿水一曰醋漿兩種。王子接說:漿水,乃秫米和曲釀成,如醋而淡。今人點牛乳作餅用之,或用真粉作,內綠豆者尤佳。《綱目》引嘉謨雲: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類漿,故名此。古說可從,若王說,直是酒漿矣。近人說為泔澱,非。治食噉蛇、牛肉中毒方中自有泔水,不雲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