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的中醫藥治療(1 / 1)

骨質疏鬆症的中醫藥治療

1. 補腎為先,注重填精補髓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中精氣由盛而衰,不僅決定了機體的生長、發育、衰老,也影響著筋骨萌發、強健、懈墮的過程。《素問·平人氣象論篇》雲:“腎藏骨髓之氣也”,腎精充足則髓充而骨堅韌;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失其養而脆弱無力,不耐久立和勞作。骨的生長和重建與腎密切相關,腎虛是骨質疏鬆的主要病機。從現代理論來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亂導致骨組織的超微結構被破壞。

治療骨質疏鬆症強調補腎為先,補腎能阻止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的功能減退,提高體內激素水平,使得骨中成骨與破骨的負平衡得以改善,從而改善臨床症狀,阻止骨質疏鬆的進一步發展。臨床常選用《景嶽全書》中的“右歸丸”為基本方化裁。藥用:熟地黃、龜甲、枸杞子、山茱萸、杜仲、狗脊、續斷、當歸、雞血藤、蜂房、三七、黨參、白術等藥物。其中熟地黃、當歸、枸杞子補益肝腎,養血滋陰;龜甲、山茱萸、杜仲、續斷、狗脊補肝腎,強筋骨;雞血藤、三七、蜂房活血通絡;黨參、白術健脾和胃。腎枯髓失充,骨痿不用,非一般補腎藥所能見效,所以臨床應注重選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紫河車、龜甲等以峻補陰陽,填精補髓,使腎精足,髓枯消,骨得以濡養,其韌性、密度增加,疏鬆的骨質漸漸得以修複。

2. 兼顧肝脾,尤需活血通絡 脾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百骸。《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可見骨質疏鬆症與脾關係密切。四肢骨骸得到氣血精微的滋養,方能強健柔韌,屈伸自如;腎中精氣必須依賴水穀精微的培育和滋養,方能養骨充髓。臨床上脾氣虧虛者,常加黨參、白術、山藥、陳皮等;脾陰不足者,酌情選用山藥、太子參、石斛、麥芽等;脾陽虛者,常配以附子理中丸加減。

腎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乙葵同源,精血互生,筋骨相連。腎中精氣的充盛,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則形體皆衰,筋虧髓墮。故臨證也應注重選用熟地黃、枸杞子、女貞子、山茱萸、當歸等藥以養血柔肝。肝血充足,血以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