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名醫臨證心得 2
第二節 腎病綜合征
曹永康臨證心得
1.宣肺以祛其誘因穩定病局
大抵外邪侵擾,先犯肺表。一般多伴上呼吸道感染。風激水泛,水腫加重,易致病證急性發作。風邪每多兼夾,或兼寒,或化熱,或蘊鬱而為濕毒,往往因時令變換而出現各種證候。曹氏認為臨床診察咽喉很重要,咽紅而痛,風熱居多;咽紅不痛,內多蘊熱,以其非暴感之邪,故不覺紅赤腫痛;如痛而不紅,則為暴感風寒,或寒結少陰,隨經上逆,而致咽痛氣痹;如兩側咽弓長期不退,可知其炎症難消的病原所在。曹氏在治此證時,喜用麻黃(或用紫蘇、浮萍、香薷),因其能宣肺、平喘、利水。如風寒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風熱用越婢加術湯或麻杏石甘湯,水毒則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分別佐以杏仁、前胡、桔梗、蟬蛻等加強宣肅功能;再加桑白皮、茯苓皮、白茅根等因勢利導,或加金銀花、蒲公英、貫眾、土茯苓等宣解水毒。蓋肺氣不開,則腎氣不降,上源水活,則下流自暢。宣肺治標在控製病情,盡量減少外來幹擾,使風邪水濕得以及時清除,疾病之環境能得迅速改善。
2.治脾是關鍵
從病邪來說,濕(致病因子)盛則傷脾,脾虛則生濕(病理產物);從治療上說,培土可以生金,崇土可以勝濕,且“火土合德”尤為治本之圖。故“其製在脾”。曹氏認為治脾之法,扶脾陽可用附子理中合五苓,益脾氣可用黃芪防己或玉屏風,養脾陰可用參苓白術,兼濕熱可用資生丸等方加減。再者,本病病理變化離不開濕邪為患,又因尿中毒素長期存在及過量激素的毒副作用,均可進一步蘊濕生熱,濕熱浸淫,脾腎受累,氣化更難宣通。慢性水腫的長期不易消退,濕熱亦是主因。治濕熱曹氏主張選取紫蘇、藿香、半夏、陳皮、杏仁、豆蔻、枳殼、桔梗、茯苓、澤瀉、薏苡仁、木通等輕苦微辛甘淡流動之品,如同中流砥柱,故治療才可立於不敗之地。
3.治腎是根本
腎病病灶在腎,病理機轉與機體密切相關聯,從寒化由腎陽不足而來,從熱化由腎陰耗損而致。陽虛苦寒,責之脾腎,為病之主流。故此,曹氏認為溫扶脾腎陽氣,是治療腎病之大法,且應始終貫徹於整個病程中,以為扶正祛邪之計。脾腎陽虛有土殘水濫及水寒血敗之別,在辨證施治上分兩步:“土殘水濫”矛盾的主要方麵在脾,是脾陽虛的進一步發展。曹氏用真武湯於脾陽虛初轉腎陽虛階段,當腎陽虛證初露端倪,此時用真武湯最為合拍,脾腎陽運充複,則凝集之水濕自得宣泄。不必計較於利尿消腫,反而削弱機體自愈能力,亦不宜早用吳茱萸、熟地黃,反易助濕傷脾。用此方要掌握脾腎轉化之機,堅持守方,不求近功,自可積漸生效。“水寒血敗”矛盾的主要方麵在腎。陽虛血寒,精化為水,病邪深入重地。宜用濟生腎氣丸合參茸類藥物,以補腎扶陽,溫煦精血,散寒行水,陰中求陽,積極改善腎髒功能,促使邪毒清除。若素體肝腎陰虛或相火妄動與濕熱依附為虐;或濕熱久稽傷及肝腎之陰。此種“陰虛濕熱”之證,在治療上矛盾重重,單純滋陰或清化濕熱,都不能切合病機,當滋陰與清化並舉,權衡輕重緩急,用藥有所側重。《三家醫案》載滋榮養液膏,此方滋而不濁,正如其方解所說,有承流宣化,滋水息肝,播植生機,激濁揚清之功。可以效法。
4.水與血在病理上的互為因果
人身血熱而水寒,水溫則血活。水氣寒則脈道窒,脈中之血即澀滯不得暢行。寒水所困,血凝成瘀,血為水寒所敗而為腫,此即血瘀水停之證(《金匱發微》)。臨床所見麵色晦暗,舌紫而胖,兩側咽弓紫黯水腫,腹壁見紫縷,均為血瘀征象。曹氏認為治瘀之法,亦未可專事攻逐,宜選兼顧兩利之品,如澤蘭、益母草、當歸、牛膝、路路通、絲瓜絡、白茅根、三七、琥珀等。曹氏用真武湯見麵唇發紺者,加當歸以溫疏血鬱,再加澤蘭為引,意即在此。
5.激素副作用的糾治
常首先鼓勵患者逐步遞減乃至停用激素,並囑講明減停後尿檢出現的反跳性變化使患者不要驚恐失措。在治療上,一是清化濕熱瘀毒。在辨證前提下,可分別采用荊防敗毒散、五味消毒飲,酌加祛濕化瘀疏絡之品如蒼術、澤蘭、薏苡仁、益母草、牡丹皮、赤芍、絲瓜絡、薑黃、天仙藤等,芳香化濁如鬱金、石菖蒲、橘葉等。二是瀉相火、平浮陽。如麵色潮紅,脈大不實,或小溲黃赤,五心煩熱,此激素助熱傷陰,激動虛陽、相火所致。曹氏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溫導潛降,或滋腎通關丸堅陰瀉火,取小量附、桂以導潛,使浮陽潛降,火歸水中,療效尚稱理想,如偏於陰虛陽亢者,亦可用當歸六黃湯加地骨皮、白薇等滋陰清熱。
6.尿液變化的治療
腎病尿檢必有尿液變化,特別是尿中蛋白、紅細胞、膿細胞的增多,有時出現管型,曹氏認為這提示精微不斷漏泄,濕濁不斷產生,形成精血益虛,濁邪益甚的惡性循環。治尿液變化主張當從整體著眼,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促進濁邪的清除。當然,酌用些有針對性的藥物,亦有必要,如固精微選用芡實、蓮子、金櫻子、菟絲子、杜仲等;治療紅細胞選用三七、琥珀、血餘炭、紅米曲、藕節、白茅根;除膿細胞、管型,選用蒲公英、馬齒莧、貫眾、冬瓜仁、薏苡仁、桔梗、澤蘭、澤瀉等。臨床選二三味為引,不必疊床架屋,追求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