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李雲英風送梧桐葉(3 / 3)

(小旦雲)姐姐。你扶我上彩樓去來。(做上樓科)(正旦唱)

“幺篇”倩人扶登玉梯,似天仙下九霄。蘭麝氤氳。環珮玎璫,繡幕飄颻。準備了,等待著長安年少,但不知那新狀元有甚些風調。

(外作鼓樂迎二狀元科)(正末雲)我兄弟二人得了文武狀元,今日誇官,這是甚麼人家,結起彩樓了也?(正旦唱)

“脫布衫”噴香風撲鼻葡萄,揭青天聒耳笙簫。列翠袖金釵兩行,光綽綽從人爭導。

“小梁州”煙嫋金爐寶篆燒,傍雲錦衣飄,群仙引領下青霄。忙傳報,蹀躞馬蹄遙。

(雲)妹子,你看狀元來了也。(唱)

“幺篇”雀屏銀燭相輝耀,隱芙蓉繡褥光搖。重奏樂,人歡笑,六街喧鬧,春色醉仙桃。

(任做見正旦掉眼科)(正旦雲)你看這狀元,赴了瓊林宴也。(唱)

“石榴花”狀元微醉據鞍轎,猩血錦宮袍。嘶風緩轡玉驄驕,猛抬頭覷著多嬌。(小旦拋繡球下科)(正旦雲)看繡球哩!(任繼圖雲)山妻未知下落,若貪富貴,乃不義之人也。(做不接科)(正旦唱)見狀元高點玉鞭梢,似躊躇待接還拋。既然他有意來推凋,又索別打那英豪。

“鬥鵪鶉”再尋個鳳友鸞交,分甚麼文強武弱。(正旦看外科)(唱)隻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雙兩好。有福分先奪春風翡翠巢,(小旦打著花狀元遞絲鞭科)(正旦雲)妹子,後麵狀元接了絲鞭也。(唱)美姻緣天湊巧。成就了錦片前程,常則是同歡到老。

“耍孩兒”歡聲鼎沸長安道,得誌當今貴豪。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榮名喧滿皇朝。始知學乃身之寶,惟有讀書人最高。宮花斜插烏紗帽,紫袍稱體,金帶垂腰。

(末指旦,雲)這個婦人,好似我的渾家。(旦雲)這個狀元好麵熟也嗬!(唱)

“三煞”那狀元意遲遲點著玉鞭,不轉睛廝覷著。(帶雲)這狀元是俺男兒也嗬!(唱)撲簌簌淚點兒腮邊落。他形容好似俺親夫婿,欲待相親又恐錯認了。不敢分明道,知他真心兒認我,莫不是有意兒相調?

(各做意兒科)(正旦唱)

“二煞”這狀元慢加鞭催玉騣,那狀元故徘徊將寶鐙挑,我倚欄縱目頻瞻眺。莫不是老天旨念離人苦,今日街頭廝抹著?(任做仔細認科)(正旦唱)那狀元臨去也金鞭嫋。他口兒裏作念,意兒裏斟酌。

(帶雲)妹子,下去見父親母親去來。(唱)

“煞尾”一星星告與父母,好共歹從他窨約。那狀元多是張京兆,若得相逢把黛眉掃。(同下)

第四折

(牛尚書同夫人上,雲)姻緣姻緣,事非偶然。當朝有文武狀元遊街,教金哥女孩兒拋繡球,接絲鞭。先打著文狀元,躊躇一回,把鞭梢擋住繡球;第二打著武狀元,接了絲鞭,成其佳配。有義女雲英,對老夫言道,文狀元與他男兒一般模樣。這狀元覷著雲英,兩意徘徊,勒馬相覷,似有廝認之意,彼各快快而回。老夫想來容易,今日是吉日良辰,取狀元過門與金哥女孩兒成親,就請那文狀元為送客,席上教雲英出來行禮,便知端的。左右那裏?大排筵會,請狀元過門者!(做接科)(任繼圖上,雲)小官任繼圖,一舉及第。昨日武狀元遊街,有牛尚書家中小姐,在彩樓上拋下繡球,打著小生。小生想,失了渾家,未知下落,擋住繡球,策馬過了。比後打著武狀元,成其姻眷。此日小生望見樓上一女子,好似小官失了的渾家。此女亦覷著小生,眷戀不已。四目相盼,各有廝認之意。想他是牛尚書府第,不敢造次,又恐錯認,今日荷蒙尚書請小官為送客,伴著花狀元。左右,接了馬者。(正旦上,雲)今日金哥妹子成親,狀元過門,父親喚妾身行禮相見,索走一遭也嗬!(唱)

“雙調”“新水令”華堂褥隱繡芙蓉。似錦妝成桃源仙洞。這狀元簪花在玉殿前,那狀元折桂在月宮中。孔雀屏風,今日個已高中。

“駐馬聽”和羽流宮,一派笙歌徹太空;烹龍炮鳳,滿堂羅綺靄香風。想當初雲英不利廣寒宮,裴航空作遊仙夢。隻今日藍橋路不通,玄霜玉杵成何用?

(正旦與任見科)(背雲)這個狀元,好似俺男兒也。(唱)

“喬牌兒”都隻在嫣然笑一中,偷把幽情送。他含顰不語把肩兒竦,推將寶帶鬆。

(任繼圖低問雲)渾家緣何在此?(正旦雲)原來果然是我丈夫。(唱)

“沉醉東風”為兵戈擔驚受恐,折夫妻斷梗飄蓬。泣枕鴛,悲衾鳳,誰知道這搭兒重逢。猶道相看是夢中,捱了些淒涼萬種。

(牛尚書怒雲)狀元,你是個讀書人,怎生不知禮?小女乃裙釵女流,與你有何親故?(任同旦跪科,雲)小生自往西蕃,安祿山作亂,殘破京師,渾家李氏被擄,不知去向。秋間在大慈寺中安下,以待科舉入場,在壁間吟和詞章,是渾家所作。小生又於廊下拾得梧桐葉兒,葉上有詩一首,亦是渾家所作,小生錦囊收貯,常揣在懷內。不料今日荷蒙相公收留在宅上,此恩難報也。(牛尚書問正旦,雲)緣何你去寺中吟和詞章來?(正旦雲)我跟隨母親燒香去來,見壁上字體似男兒所作,以此吟和來。(牛尚書雲)梧葉上的詩有麼?(正旦雲)曾有來。(任繼圖雲)因何至此?(正旦唱)

“川撥棹”想當日恨衝衝,亂離間家業空。浪跡浮蹤,水遠山重。逃命出槍尖劍鋒,謝大恩人廝敬重。

(牛尚書雲)你是女子,何故題詩在梧葉上?況這深沉院宇,誰與你寄將出去?那時你又不知狀元下落,中間豈無別情?(正旦唱)

“七弟兄”當日正女功,於撏著繡絨,畫樓中,忽聞聽遠院琴三弄。離鸞別鳳恨匆匆,淚雙垂把不住鄉心動。

“梅花酒”倚欄杆數斷鴻,起陣狂風,吹落梧桐,飄入簾櫳。手親題一首詩,寫離恨在其中。為家鄉信未通,題待罷告天公,替雁帖當魚封。風卷起入長空,任南北與西東。

“收江南”呀!我則道風吹一去杳無蹤,似題紅葉出深宮,淚痕相映墨痕濃。喜今朝再逢,想昨宵魂夢與君同。

(牛尚書雲)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我便做你的丈人,也做得過。請同花狀元並居東床,著你團圓。大排筵宴,做個慶喜的筵席者!(眾拜,成禮科)(正旦唱)

“鴛鴦煞”我則道涼宵衾枕無人共,誰承望洞房花燭笙歌送。樂事重重,喜氣融融。暢道人月團圓,魚水和同,依舊的舉案齊眉,到老相陪奉。若不是這一葉梧桐,險些兒失落了半世夫妻舊恩寵。

(任繼圖詩雲)夫妻守節事堪憐,仗義施恩宰相賢。金榜掛名雙及第,洞房花燭兩團圓。

題目任繼圖天配鳳鸞交

正名

高茂卿,名號不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平事跡無考。約洪武中前後在世。其作品僅存《兒女團圓》一種,見著於《錄鬼簿續編》。此劇是武漢臣《老生兒》雜劇的改作本,與高茂卿約同時的楊文奎、楊景賢也分別作了一本《兩團圓》,可見該劇題材在當時很受歡迎,而高劇得以流傳,足見其有可取之處。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評此劇說:“《兒女團圓》比《老生兒》結構複雜。《老生兒》是敘一個家庭的波瀾,《兒女團圓》是使兩個家庭交錯起來。…… 此劇寫農村人情風俗,極有曲折波瀾。事雖造作,可是連絡得很好,一點兒也不覺得不自然,場麵始終保持緊張,結構的巧妙,更淩駕《老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