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初探——新生兒篇(8)(1 / 1)

第一章 人生的初探——新生兒篇(8)

8.驚厥

驚厥,俗稱“抽風”,醫學上稱驚風(infantile convulsion),病發時間短,變化迅猛,症情凶險,以抽搐,伴有神誌障礙為特征,一般發病於1~5歲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年齡大的孩子發病時抽搐動作較大,但剛出生的嬰兒多在繈褓之中被包裹得很嚴實,如果不留意很難發現小寶寶的抽搐動作。是以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這是一場來得快,危害大的急性重症,新手爸媽麵對突發的情況措手不及,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急求措施,可能會導致寶寶病情延誤,遺憾終身。

【案例】

寶寶哄了好久才入睡,Windie和老公阿偉終於可以合一會眼了,沒過多久Windie被阿偉慌張的聲音喚醒,“老婆老婆,寶寶發高燒了!好燙!”Windie急忙起身去觀察寶寶的情況,察覺到不大對勁,趕緊把寶寶抱到平坦的大床上,解開他的繈褓,好讓他降低體溫。這時寶寶的四肢有不規則的舞動,麵部的小肌肉已經有輕微的抽動,Windie迅速做出反應。大喊一聲“快拿牙刷過來!”Windie意識到,考驗他們這對小夫妻的時候到了。

【專家提議】

遇到新生兒突發的驚厥現象,父母首先要保持鎮靜,切忌不要慌張。通常新生兒驚厥表現為眼睛斜視、眼瞼和麵部肌肉抽動,也可是一個肢體、一側身體或者全身的抽動,特別是麵部發生的細微抽搐,很難被發覺,是以當寶寶突然發熱,伴隨肌肉、眼神的細微變化時,父母就應該提高警惕。除此之外,姿勢的改變、麵色的改變都可以作為判斷依據,寶寶驚厥嚴重時會四肢不規則舞動,麵色發青發白,可能會口吐白沫,短時間的喪失意識,失神、瞪眼、斜視等。Windie的做法非常好,驚厥伴隨著高熱時,首先要將寶寶轉移到平坦、通風陰涼的地方,解開他的繈褓、衣物、可以用涼手巾或其它物理方法降溫。然後她又讓老公去拿牙刷,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在情急時刻,她迅速判斷寶寶的病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驚厥”,是以趕緊“請牙刷幫忙”。因為寶寶已經出現初步的驚厥病症,接下來可能會抽筋,咬住自己的舌頭,是以要用紗布、手帕、筷子、牙刷等物,塞在寶寶的上下牙齒中間,保證寶寶呼吸順暢。接下來寶寶驚厥的抽搐可能會使痰液吸入氣管,發生窒息,驚厥失神會導致寶寶將嘔吐物吸入肺中,Windie要做的就是將寶寶的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寶寶口腔內已有的分泌物,以免堵塞氣管,發生窒息。

做這些動作一定要迅速、輕柔、穩中不亂,做好之後就開始掐按寶寶的人中、合穀、曲池穴,如果家中備有針灸用針,能認準穴位,也可以用針刺,這樣奏效會快一些,一會功夫,寶寶便會回複平靜,但是像Windie家寶寶這樣的高熱抽風很容易反複發作,要趕緊給寶寶吃小兒退熱藥或鎮靜藥。等寶寶停止抽搐後,不管多晚,都要馬上送去醫院救治,不可有一絲延誤。按照以上步驟,Windie和阿偉終於成功止住寶寶的抽搐現象,趕緊抱起寶寶衝向醫院。醫生聽了Windie訴說的病症反應後連連讚她是個細心、能幹的好媽媽,因為及時的反應,寶寶康複後並沒有留下後遺症,通過治療,恢複健康的小寶寶又能展開快樂的燦爛笑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