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突發狀況處理——頑童篇(6)(1 / 1)

第六章 突發狀況處理——頑童篇(6)

6.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寵物朋友

傳統的育兒觀點認為,媽媽在準備懷孕的時候就應該禁止和寵物接觸,寶寶出生後家裏也不要養寵物,因為它們身上都帶有弓形蟲等多種容易感染的寄生蟲,而且調皮的孩子經常去招惹寵物,一不小心就被寵物咬傷,嚴重威脅孩子的健康。但是從新潮點的心理學角度來說,養寵物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尤其當父母都在忙碌的時候,寵物可以陪伴孩子,讓他不至於太寂寞。這樣看來,寵物還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啊。

【案例】

小薇有一條古靈精怪的吉娃娃,叫小吉。幾天前,小吉拉肚子了,什麼都不想吃,小薇也跟著一起難過,爸媽心疼小狗,更不想看寶貝女兒愁眉苦臉,是以就帶小吉去了動物診所。小吉的病治好了,小薇卻覺得身體很不舒服,先是拉肚子,然後和小吉一樣,大便呈綠色,接著有時發燒、又是頭疼,還伴有關節痛和肌肉痛。醫生化驗大便後發現小薇是被空腸彎曲菌感染,和小吉所患的疾病一樣,也就是小吉將病菌傳染給了小薇。爸媽得知病情之後,一氣之下,將小吉送給了朋友,小薇知道後非常傷心,跟爸媽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恢複天真的笑容。

【專家提議】

貓狗是家庭中最長養的寵物,但是與貓狗接觸的孩子很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如狗狗傳染的包蟲病、結膜吸吮線蟲病、弓漿蟲病,與貓咪接觸會感染弓形體病,被貓狗抓傷之後還有可能患上狂犬病。盡管狗至少是18種病原體的帶菌者,50%以上的狗都帶有狂犬病毒,但很多孩子還是喜歡狗,讓攜帶病毒的狗狗親昵地在自己這個小主人的身上舔來舔去、蹭來蹭去;即使貓咪的身上可寄生多種病菌和病毒,每24小時可以排出10萬多個弓形體亂囊,小主人還喜歡把貓咪放在腿上撫摸它的皮毛。就算在玩耍的時候,小主人不慎被寵物咬傷、抓傷,不僅要忍受疼痛,還要注射狂犬疫苗,等小主人痊愈之後大多仍然會把寵物當成最好的朋友,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寶寶願意接近寵物,是因為它可以改善情緒,給人們帶來歡樂,那麼家中養有寵物的父母該如何讓孩子既能享受和寵物在一起的歡樂,有能免受傷害呢?

1、加強對寵物的管理

在管理寵物的時候,家長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寵物不生病,人就不生病”,一旦寵物出現疾病,帶去醫院檢查時要仔細詢問這種病會不會傳染給人。爸媽們需要定期用熱水清理寵物的臥具和墊布,清理寵物小窩的時候帶上橡膠手套,不要讓寵物在孩子的床上睡覺。因為很多細菌在排出寵物體外24小時內不會傳染,是以每天都要清理一次寵物的糞便和食盤,寵物的食盤要和家中其它碗筷分開放置。最好避免讓寵物舔人,尤其是孩子的小臉蛋。經常給寵物洗澡,洗澡時需要帶上厚些的橡膠手套,也不要讓孩子在一旁觀看或幫忙,以免寵物對洗澡有抵觸情緒時出口咬人。

2、教育孩子

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能與寵物過分親昵,也不要一時頑皮就去肆意逗寵物,以免被抓傷、咬傷、舔傷。雖然寵物很討人喜歡,但畢竟不是人,不可過分依賴。一旦孩子被寵物傷害或感染,應該立刻送去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