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 飲食是祛除脂肪肝最佳方法 2(1 / 3)

第1招 飲食是祛除脂肪肝最佳方法 2

脂肪肝患者的飲食原則

結構合理、均衡飲食是營養素調養脂肪肝的基本原則。調整膳食結構,堅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能量來源以糧食為主的傳統方案,可以防止西方社會“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膳食結構的缺陷,從而防止熱量過剩,預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脂肪肝、膽石症等相關疾病的發生。

總之,脂肪肝患者要堅持低熱能,即不超過標準體重熱能要求;低脂肪,烹調方式以蒸、汆、拌、煮為主;高蛋白,盡可能選用一些優質蛋白的原料;適量糖類、高纖維素,選用含糖量低、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多維生素,選用含維生素B、維生素C豐富的葷素食物與水果;少鹽,忌刺激性的調料;食物品種多樣化。

肥胖性脂肪肝要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應適當減少脂肪、糖類的攝入,宜用植物油並限製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能堅持1年,則可減輕體重5~10千克,肝髒脂肪沉積也隨之消退。但飲食減肥須適當控製,因為過度限製飲食也會導致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減肥幅度在初始階段不應超過體重的10%~25%,每日攝入1000~1800kcal(4.184~7531.2kJ)熱量的食物,時間約為1年。對於效果不明顯者,可改用低熱能飲食療法,每日再減少約1/3總熱量。

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應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纖維素飲食為宜。酒精性脂肪肝終身戒酒是關鍵,同時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以糾正營養不良。脂肪攝入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5%~20%,並減少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對於糖尿病性脂肪肝應給予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飲食。合並腎病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限製在1克/千克體重內,以減輕腎髒負擔。

治療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是食療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會導致疾病,如鈣質不足會引起佝僂病,維生素缺乏會產生夜盲症、腳氣病、口腔炎、壞血病(維生素C缺乏病)、軟骨症等,而通過食物的全麵配合,便可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再如海帶、黃鱔、魚類、牡蠣、珍珠、蛤蜊、田螺等水產品,可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膽固醇水平,促進肝內脂肪沉積消退。因此,脂肪肝患者經常食用海魚、海帶、紫菜,可降低血脂,從而有利於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脂肪肝。

醫食同源理論與實踐的印證說明,食物對人體不但有營養作用,而且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脂肪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對脂肪肝有治療作用的食物,不僅可治療疾病,而且對健康也有促進作用。有脂肪肝的人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以下食物。

蘿卜

蘿卜又名萊菔、羅服,它既可用於製作菜肴,還可以炒、煮、涼拌;也可當作水果生吃,味道鮮美;還可醃製泡菜、醬菜。蘿卜營養豐富,有很好的食用、醫療價值。俗語說“常吃蘿卜菜,啥病也不害”、“常吃蘿卜喝熱茶,不用大夫到自家”、“冬吃蘿卜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可見蘿卜對人體有極為重要的保健作用。有資料還報道,吃蘿卜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脂肪的消化,可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積,具有明顯的消脂、減肥作用。而且,蘿卜還有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原發性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作用。因此,對於患脂肪肝及脂肪肝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經常服食蘿卜汁及以蘿卜配伍製作的藥膳食品大有裨益。

山楂

現代中醫藥學研究證實,山楂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並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作用。動物藥理研究發現,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兔,口服山楂提取物和醇浸膏0.5毫克/千克體重,能提高血中卵磷脂比例,並降低膽固醇和脂質在器官上的沉積。口服南山楂粉有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症兔的血清總膽固醇和β-脂蛋白作用。15%、30%的山楂浸膏對乳幼大白鼠有降脂作用,其中30%的山楂浸膏最為顯著。研究人員還發現,山楂核提取物能顯著降低鵪鶉血清總膽固醇33.7%~62.8%,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膽固醇)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維生素LDL-膽固醇),降低幅度為34.4%~65.6%,並能減少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在動脈壁的沉積,其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

需要說明的是山楂雖是佳果良藥,但不宜過多食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後忌之。”此外,下列幾種人群不宜多食山楂:①孕婦。山楂有破血散瘀作用,能加速子宮的收縮,孕婦過食山楂易導致流產。②兒童,小兒脾胃較弱,過食山楂會損傷胃,降低消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而引起消瘦等症。③胃潰瘍患者。胃中經常保持較高的酸度,多食會損傷胃黏膜,不利於潰瘍的修複。④血脂過低者。因為山楂具有防治脂肪肝作用,血脂過低的人多食山楂會影響健康。⑤服用人參等補品時不宜吃山楂及其製品,以防止其抵消人參的補氣作用。具體治療脂肪肝時,山楂的食用方法為:新鮮山楂果500克。將山楂果洗淨,晾幹,切成兩半備用。隨意嚼服。此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脂通絡的功效。主治各種類型的脂肪肝。

橘子

國外科研人員發現,多吃柑橘可預防脂肪肝和動脈硬化。柑橘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調查中發現,類胡蘿卜素在人體血液中濃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動脈硬化的危險就越低。在日本,男性飲酒的情況非常普遍。而眾所周知,過度飲酒會造成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專家專門對每天攝入25克乙醇(也就是640毫升以上啤酒)的日本男性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吃1個以下柑橘的人,比每天吃3~4個柑橘的人,患酒精肝的概率要高出將近1倍。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肝硬化等患者體內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柑橘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對保護肝髒有益。

牛奶

許多脂肪肝患者擔心喝了牛奶會增加血中膽固醇,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近年來醫學家們認為,牛奶本身雖含有一定的膽固醇,但又含有能降低膽固醇的物質,而且這種物質遠遠超過由牛奶本身所帶入人體內的膽固醇量。這種物質被攝入體內,便能有效地抑製膽固醇生物合成。醫學家們還發現,一個長期飲用牛奶的人,其血清膽固醇比一般的患者低50%。醫學流行病學專家做過這樣的調查,非洲的馬西族人,盡管他們每人每天要喝一定量的全脂牛奶,但他們的血膽固醇含量卻不高,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很低。專家們有意識地給一些健康人每日喝1袋牛奶,過一段時間後血中膽固醇含量顯著下降,並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且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由此看來,對患有脂肪肝、原發性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者來說,每日適量喝牛奶是有益健康的。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喝牛奶後會出現腹瀉症狀,對於此類人群,建議改為每日喝酸牛奶,既可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又能避免腹瀉的發生。

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酸奶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牛奶因子”,它與奶中的鈣離子一起,可防止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也有資料報道,這種“牛奶因子”本身可吸收血液中已經蓄存的膽固醇,經過誌願受試者每日喝700毫升酸奶試驗,1周後血清中膽固醇下降5%~10%。這一信息對於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等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玉米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玉米不僅有較好的降血糖、降血壓作用,而用還有較好的防治脂肪肝的效果。玉米主含複合糖類,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以複合糖類為主食的國家或地區,居民平均血中膽固醇含量和冠心病發病率均較低。這可能與玉米等穀類中含較高的膳食纖維有關。臨床研究還表明,日常飲食中用複合糖類(玉米等穀類)代替簡單糖類,可使脂肪肝患者的三酰甘油含量降低。但需要說明的是在運用玉米防治脂肪肝的過程中,有以下4點應引起重視。

(1)玉米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但也缺乏人體必需的某些氨基酸,如賴氨酸等。因此,不宜長期單獨服食,建議將玉米與粟米、麥類以及大豆類混食。

(2)食用玉米時要煮熟、蒸透,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以吃酥爛玉米食品為宜,最好將玉米研磨成細粉煮玉米粥,或製成玉米餅等糕點服食。有人在研究中發現,將玉米粉、大豆粉、小麥粉以各1/3比例配製成混合食品,其營養保健價值可提高8倍。

(3)防治脂肪肝等“富裕病”是一項長期的醫療保健任務。因此,運用玉米等食療法應堅持適量服食,並要持之以恒。

(4)玉米受潮後容易發黴,黴變的玉米及玉米粉中染有黃曲黴菌,它能產生黃曲黴毒素,具有很強的致癌活性。因此,勿食發黴變質的玉米或玉米粉。另外,吃爆米花害多益少,生活中應盡量少吃。

常用的調養脂肪肝的玉米方為:用鮮嫩紫色玉米棒250克,將鮮嫩紫色玉米棒洗淨,放入沙鍋,加足量水(以淹沒玉米棒再高出2厘米為度),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待玉米棒用竹筷觸之即凹陷(已酥爛)即成,勿棄湯汁,早晚分服。嚼食“珍珠米”,喝玉米湯汁;若紫色玉米棒的棒心偏嫩,則可同時噙入口中咀嚼,渣吐出,液汁咽下。此方具有健脾調中、補虛降脂的功效,可以主治各種類型的脂肪肝。

黃豆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豆及黃豆製品均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如果用黃豆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每周應用三餐),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穩定在正常範圍。這是因為黃豆所含的脂肪酸為不飽和雙烯脂肪酸及亞油酸,占所含脂肪的55%以上。黃豆還含有大量的植物固醇,可以起到抑製機體吸收動物食品所含膽固醇的作用,協同不飽和脂肪酸與體內膽固醇結合轉變為液態,隨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有助於脂肪肝、原發性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症患者的康複。具體食用方法為:將黃豆煨煮至酥爛,每日服食2次,每次25~30克,緩慢咀嚼後咽下。用黃豆及其製品如豆漿、豆腐腦、豆腐、腐竹等豆製品製作的美味食品及藥膳佳肴同樣具有良好的防治脂肪肝、降壓及健身、美容、益壽作用。對中老年人來說,使用黃豆製品防治脂肪肝,最好的選擇是長期適量喝豆漿、豆奶等。家庭在自製豆漿時,請勿隨意丟棄豆渣,因為豆渣不僅含有豐富的、容易被吸收的鈣,對老年人減緩骨質疏鬆,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有好處,而且豆渣含熱量低,含膳食纖維多,在腸道具有吸附膽固醇的作用並使其轉變為糞便排出。另外,豆渣食後有飽腹感,對脂肪肝、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病症患者來說,是較理想的輔助食療劑。為了使豆渣食之有味,可以將豆渣和入燕麥粉中,製成豆渣燕麥餅,鬆軟可口。在食用黃豆及其黃豆製品時,要注意適量有度。

靈芝

靈芝在防治脂肪肝中療效顯著,尤其對急性脂肪肝療效較高,而對某些慢性脂肪肝患者,除症狀、體征有明顯改善外,還可促使肝功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恢複。靈芝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比西藥治療更有其優越性。靈芝還有明顯的增強免疫作用,靈芝提取液按每千克體重0.1克劑量注射於小白鼠時,癌細胞抑製率高達96.5%。藥理學實驗表明,靈芝對升高白細胞的作用極強,因而對各種化療、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大有裨益。日常生活中,脂肪肝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不妨服用靈芝煲烏龜,隻要使用得當,一般都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防治脂肪肝的靈芝湯的做法為:烏龜1隻,靈芝30克,紅棗10枚。做法:先將烏龜放鍋內,清水煮沸,撈出,宰淨去內髒,切塊略炒,然後與去核紅棗、靈芝用瓦鍋煲湯。食時調味,飲湯吃肉,此湯尚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另外還可服用靈芝甘草湯:用料,靈芝10克,甘草8克,水煎服。對脂肪肝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