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妊娠合並心髒病
1.妊娠合並心髒病有哪些類型?
妊娠合並心髒病是嚴重的妊娠合並症。根據1882年的統計,我國約有1%的孕婦合並心髒病,而在威脅孕產婦生命的疾病中,心髒病為第二號殺手。可見,妊娠合並心髒病是有一定危險的,必須引起重視。
正常的心髒分為左右兩部分,每一側又分為心房和心室,同一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門”相通,這扇“門”稱為心髒瓣膜,左側為二尖瓣,右側為三尖瓣。左右心室的出口也有“門”,即從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主動脈瓣,右心室通往肺動脈的肺動脈瓣。若這幾扇“門”壞了——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心髒就不能有效地工作。而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由室間隔完全隔開;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則由房間隔完全隔開,彼此不能相通。如果這道“牆壁”——房室間隔有缺損,在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之間形成異常的通道,血液就會“誤入歧途”,在左心和右心之間分流,一方麵影響氣體的交換,另一方麵,也增加了心肺的負擔。
心髒的搏動是有節律的,每次心跳就是心髒的一次
舒張和收縮。心髒舒張時,右心房接受從身體各部分回流心髒的、暗紅色的靜脈血,並通過三尖瓣輸送到右心室;而左心房則收集來自肺部的、已排出了二氧化碳、吸收了氧氣的血液,並通過二尖瓣輸送到左心室。心髒收縮時,右心室把血液通過肺動脈口輸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而左心室則把鮮紅的富氧血液通過主動脈口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
心髒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妊高征心髒病、圍生期心肌病、心肌炎、貧血性心髒病、慢性高血壓心髒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髒病和各種心律失常。在1875年以前,心髒病孕婦是以風濕性心髒病最為多見。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風濕性心髒病已明顯減少,而先天性心髒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得到顯著改善,因此,妊娠合並先天性心髒病已居於首位,占35%~50%。而慢性高血壓性心髒病則多見於高齡孕婦。貧血性心髒病已逐漸減少。
(1)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主要是胎兒期心髒的結構發生異常,包括結構的缺損和動脈血管的畸形。
臨床較常見的類型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這三種情況均可導致左側與右側的心房或心室之間血液分流,由於左心室的收縮力較大,因此,主要發生左心向右心的分流,引起肺部的循環血量顯著增加。
輕症對心功能影響不大,屬於無發紺型,大多數可耐受妊娠。
肺動脈口狹窄、主動脈縮窄屬於心髒血管的畸形。
往往伴有其他結構的異常,成為複合的心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聯征,即肺動脈狹窄、心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右位和右心室肥大。由於右心的“出口”不暢,並存在室間隔缺損,導致血液從右心向左心分流,病人有明顯的發紺和呼吸困難。而艾森曼格綜合征是心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右位和右心室肥大,肺動脈正常或擴大。亦因右心向左心的分流而致發紺。這兩種複合型先天性心髒病對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難以耐受,因此,不宜妊娠。
(2)風濕性心髒病:風濕熱可導致心髒瓣膜的損害而發生心髒病。包括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或主動脈關閉不全。
在風濕性心髒病中,二尖瓣狹窄是最多見、危害也較大的病變,它主要引起血液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受阻,因而左心房擴張,肺動脈壓力升高。由於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往往加重了左心房室之間的血流障礙,心率加快,呼吸困難,可發生急性肺水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
主動脈瓣狹窄常常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二尖瓣病變,輕型尚可承受妊娠和分娩,重型也可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單純的二尖瓣關閉不全或主動脈關閉不全多數能耐受妊娠和分娩。
(3)妊高征心髒病:孕前無心髒病史,因妊高征而導致心力衰竭者屬於妊高征心髒病。是由於妊娠高血壓而致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而水腫也加重了心髒的負擔,可誘發急性心力衰竭。
(4)圍生期心肌病:在妊娠晚期和產後6個月內,發生擴張型心肌病,稱為“圍生期心肌病”。本病與妊娠和分娩有密切關係。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咯血,胸痛,浮腫,心律失常。可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肺梗死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