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書就是人的眼睛,它會透出靈氣,可以看出滄桑,而人的曆史,就是眼睛的曆史,這本書有曆史的痕跡,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你眼睛的一部分,來吧!你的眼睛會告訴你,故事可是會迷人的。
這裏有傳說,蛇可以吞比自己大幾十倍的動物,龍可以吸比自己大幾十倍的水或者氣體,於是龍就可以飛了,而真正可以飛龍在天的,是龍修煉出了龍珠。
人也可以修煉出龍珠,如某些圓寂的高僧,就有舍利子,而舍利子就是龍珠的一種,而真正修煉出龍珠的人,就可以如龍一樣龍飛九天。
……
張偉在某種機遇下聽說了修仙的訣竅,就是人如龍一樣的修煉,然而就如龍一樣的可以飛起來。
張偉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隻要有機會,就會用心去悟一些“大道”。
人人都會有悟,而自己始悟的就是自己的起點,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永恒。
張偉在特殊機緣下悟了所謂的龍道,從此就認為自己可以修煉成龍一樣,飛龍在天。
於是它就是張偉的一念,張偉相信它一定會生根發芽,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偉認為始悟還是道的一種另類表達,道生一,一生三,三生萬物。
有這樣的道為根本,前麵的成長會逆天嗎?張偉問自己?拭目以待吧!這是自信的回答。
張偉關於易經和道的融合格式和構思,在時間的推移下越來越成熟,同時默默地下決心要修成一條真正的潛龍。
……
東白山,會稽山脈最高峰。
那裏有牛郎織女的傳說,張偉在偶然的機遇中聽到了一個版本,就是牛郎織女是禹郎癡女,鵲橋是啟建的橋(啟是大禹和塗山氏女嬌的兒子)而大禹的父親在當時的人們尊稱為老禹。
張偉在聽到這個版本的故事後回家就去問他爸爸,因為以前他爸爸給他講的牛郎織女是個神話故事。
“故事是人講的,中間扯來扯去的。變了是正常的,你要不變,那就用筆記錄下來。”張偉知道父親在有意無意的要他以後好好讀書。
“當然我更加相信禹郎癡女的故事是真的,因為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而不是神仙。”爸爸的話讓張偉若有所思。
於是張偉做了一個決定:就是遊曆東白山,遍聽大山傳奇。
張彪比張偉小一歲,常常跟在張偉的背後,這次張偉的決定不出意外的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
“聽說這幾天那個老頭天天去茅蓬附近,要不我們也去看看。”張彪提了個建議。
“那個背個小竹籮,拿把小鋤頭,滿山找的老頭肯定有秘密。”張偉說著做了一個走的手勢,繼而又做了噓的動作。
午飯後,兩個小屁孩就偷偷的出發了,張偉因為前些天悟到的龍道而默默地練,他如潛龍一樣始終保持積蓄力量的狀態。
心有道,因此精神狀態超好,走路時候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現在的張偉神清氣爽,和彪弟一起向目的地靠。
兩小屁孩走在去茅蓬的路上,看現在的始悟坑,張偉感覺更加神聖。
張偉每一步都有一種想衝破地的吸引,飄飄然的飛龍在天意識,能夠引導出張偉的感覺神清氣爽。
陽光下的樹和草仿佛在噴著一種特別的靈氣,它滋潤著偉哥和彪弟。
剛才過那龍潭時張偉還刻意的把自己設想成龍,此時用心去感受大自然,認清了自己隻是它的一分子而已,應該做的就是和它融在一起,就像傳說中的天人合一,從而去感悟天地長生之道。
他們的速度不慢,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偉哥哥,你看那顆樹是活的。”彪弟輕輕地嘟嚷著,而此時的張偉完全不理會。
那樹的周圍有一股股氣的漩渦,樹在氣的作用下如翩翩起舞的柔女,樹下有幾個老人盤膝而坐,有張偉的爺爺張茂孝(活到94歲)及嫁到蔣村的姑婆(活到一百多歲)和姑丈,還有那個好多天一直滿山找什麼的老頭和四個神采奕奕半白頭的老年男人。
“過來吧,偉偉。”被發現了,姑婆慈祥而且孕著傲氣。
在八個笑眯眯的老人的目光下,張偉和張彪好比含羞草似的。
這裏注定會有大機遇,張偉相信自己的感覺。
有爺爺、姑婆、姑丈的關係,在倆小屁孩保證不泄密的情況下,張偉和張彪開始學習識和氣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