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太宗皇帝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後隨皇上及宮妃、文武大臣來到感業寺,為先皇祭酒祚福。儀式之後,皇上與武才人在感業寺的後院再次重逢了,二人重逢,思極舊情,感慨萬千。望著青絲落盡,滿目哀傷的心愛女子,皇上不由想起了當日的誓言,他們二人靜靜地站在菩提樹下,執手相看淚眼。二人的相逢,讓王皇後無意地窺見了,望著這舊情濃烈的場麵,一個計謀不由在心中油然而生。
回宮後,王皇後跪於皇上的麵前舉誓,一定要想辦法讓皇上心願達成。聞得此言,皇上感概萬千,為了答謝皇後的相助之恩,他答應事成之後立王皇後的兒子李忠為太子,以此作為報答。
隨後,王皇後一麵偷偷地派人轉告武才人蓄發,一麵勸說眾臣同意皇上接武才人入宮。
不久,在王皇後及家族的幫助下,武才人終於回到大明宮與皇帝團聚,心願達成,二人對王皇後不由感激萬千。後來,武才人被皇上封為昭儀,居於昭儀宮。
在大明宮中生活了多年,曆經了兩代君王的武昭儀,她早已看慣了皇室的爾虞我詐,學會了明哲保身的審時度勢,為了讓自己能在大明宮中立足,她對王皇後十分謙恭,王皇後對她也充滿了好感,二人的友誼讓皇上十分欣慰,卻讓蕭淑妃心生嫉妒。
心高氣傲的蕭淑妃,十分看不上出身卑微的武昭儀,平時時常明裏暗裏對她為難,皇上看在眼中疼在心裏,麵對著嬪妃間的爭風吃醋,他很是無奈。而閑暇時,王皇後卻常在皇上麵前誇讚武昭儀的才能和為人,讓他覺得皇後賢惠、昭儀貼心,而蕭淑妃的嫉妒讓他忍不住煩躁厭惡,三人一對比,高下立分,於是,那一份對武昭儀的愛戀,便更加的讓皇上更加難以割舍了。
在大明宮中,武昭儀深知自己出身卑微,為了自己的兒子弘的安危與前程,她不得不步步小心,因為她曾在這大明宮中目睹了當年血腥的皇位之爭。因為她深知,君王之愛不過是過眼雲煙。想那當年那受盡太宗皇帝寵愛的吳王李恪與高陽公主,在太宗皇帝駕崩後,不也是因為失去皇權而淒涼慘死在了這大明宮中嗎?所以,隻有皇權在握,那才是幸福的歸宿。
為了讓她的長子弘能順利入主東宮,她決心鏟除王皇後與蕭淑妃,以及她們的子女,而不清楚武昭儀用心的王皇後,居然還傻傻的將她當為知己。
那一年,武昭儀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王皇後出於禮節,前來昭儀宮探望,可是事有不巧,恰好武昭儀正在午睡,百無聊奈,王皇後見小公主十分可愛,於是忍不住在在嬰兒床前逗弄這個女孩。
誰知王皇後剛剛離開不久,皇上前來探望女兒,竟然便發現小公主被人掐死了,從睡夢中醒來的武昭儀聽聞噩耗,不由花容失色,嚎啕大哭。麵對女兒的夭折,皇上一麵安慰傷心不已的武昭儀,一麵逼問左右侍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得知隻有王皇後進過內室看過嬰兒後,皇上大怒,認為一定是王皇後因為嫉妒之心而喪失婦德,殺了他的愛女。
由於王皇後對此事難以自明,矢口否認也無濟於事,她不得不一直對此事保持沉默,希望皇上能徹查此事,還她清白。
可是王皇後的沉默並沒有換得皇上的徹查,反而讓皇上對她更生疑惑,同時也讓舉止有異的蕭淑妃受到了牽連。
永徽六年十月二十三日,皇上下詔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七天後,立武昭儀為皇後。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廢,封梁王。武後的長子李弘被冊立為太子。
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廢以後,被囚禁在後宮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麵高牆,沒有門窗,隻在一扇小門上開了一個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門外有武後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裏麵,晝夜不見日月,終日隻能以淚洗麵,互訴悲苦。
有一日,皇上想起了被廢的王皇後和曾經忘情恩愛的蕭淑妃,便想去看看。內監引導著他來到密室,見得二人慘況,皇上不禁惻然心動,為之神傷。
他走上前去,隔著高牆大聲說:“皇後、淑妃,別來無恙吧?你們還好吧?”
王皇後、蕭淑妃聽見是皇上的聲音,而且就在門外,兩人喜出望外,泣不成聲,蕭淑妃幽幽的說道:“皇上,你還記得你當日許下的誓言嗎?言猶在耳,心卻已變……你曾說,我早已烙在了你的心間,可是你的心卻是冰做的,一捂就融化了,留不下一絲一毫的痕跡……我恨你,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