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詔曰,先道教逆賊,不尊命,罔顧皇恩,不思報效朝廷,反倒忤逆犯上,實乃萬死之罪也,幸有侍禦史,朝散大夫狄仁傑,錢塘縣縣令,嶺南道都督段不凡,勤於王事,於國家危難之時,挽大廈於將傾,功勞甚大,特加封狄仁傑為禦史中丞,銀青光祿大夫,加封段不凡為蘇州長史,朝議郎,欽此,謝恩。”
當江南道教叛軍被剿滅的消息傳到長安城,經過朝廷一番商討,在次傳到江南之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此時,已經時近十月份,氣早就已經從炎炎夏日,變得寒冷起來。
起來,這一次狄仁傑和段簡師徒倆,確實讓朝廷百官大吃了已經,上到剛剛登基的新皇,李顯和皇太後武媚娘,下到一般的官吏,在聽到在江南鬧騰的異常歡實的道教,居然被他們給剿滅,就連匪首丁勉也被亂箭射死之後,一個個的嘴邊都能夠吞得下一顆鴨蛋了。
不是他們過於大驚怪,而是這件事確實讓他們難以理解了,不是大唐的實力不行,不要現在正是大唐最為強盛之時,就算是在曆史上極為積弱的南宋和晚明時期,對待一些造反之人,也是完全碾壓的姿態。
可那都是在朝廷大軍強過叛軍,或者叛軍處於劣勢是情況下,可這次,因為吐蕃的突然進攻,導致朝廷將所有的兵力全部派到了西南之地,隨時防備著吐蕃的進攻,而對於江南的道教叛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卻無能為力。
原本朝廷眾人都以為,想要平息道教叛軍,唯有調集朝廷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才能夠徹底將他們剿滅,在這之前,各個地方前去平叛的軍隊,能夠控製住行事,不讓道教叛軍走出江南就已經不錯了。
可這次,狄仁傑和段簡卻給他們生動的上了一堂以弱勝強的課,先是狄仁傑在揚州城,憑借區區數千府兵,硬生生的頂住了道教叛軍數萬大軍的進攻,而後,段簡又率領了數千人,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一舉剿滅揚州城外的數萬道教大軍,徹底在根本上,段簡了道教的根基。
而後又奇襲蘇州城,一舉斬殺道教匪首,丁勉,將道教所有重要人物一舉全部拿下,這種大功,就算大唐開國數十年間也是很少見的。
也正是因此,雖然朝廷中許多人都不願意看著朝廷重賞他們兩人,可在如此大功之下,也隻能無奈的眼紅了。
當然了,這個豐厚的封賞,和李顯跟武媚娘兩人的強烈要求是免不了的,在對待狄仁傑和段簡兩人的態度上,武媚娘和李顯罕見的達成了一致,借助這次功勳,給他們兩人來了一個巨大的回報。
要知道,先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在朝廷中名氣不,這身份地位卻並不高,原因就在於他沒有擔任過主要職務,無論是先前在大理寺擔任寺丞,還是後來擔任度支郎中,侍禦史等職務,都隻是一些不起眼的職位而已。
而如果想要真正的名副其實,還有有擔任過地方州府的刺史或者朝堂六部主官這種資曆,而這次,狄仁傑多年的夙願終於可以如願以償了。
禦史中丞,可謂是位高權重了,雖然唐時的禦史中丞不像漢代之時,是朝廷的副丞相,可謂是數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職位,可他的權利卻是極大的,隻要是朝廷官員的一切行為,他都可以進行彈劾,就算錯了,也之時拍拍屁股走入,不用受到什麼責罰,所以,在唐時,禦史是所有官員中最難纏,也是最遭人嫉恨的。
至於那個銀青光祿大夫,就更加了不得了,這個職務雖然隻是虛職,看起來沒有一點實權,可就像現在官場上的什麼名譽主席,名譽董事一樣,代表的是你的身份,禦史中丞雖然隻是一個正四品上的官職,可有了這個虛職,狄仁傑見到從三品的官職就不需要行大禮,隻需要相互拱手問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