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家庭教育篇 第4章 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人
我們幾家從小就特別注意教孩子學習做人的基本原則:誠實,講信義;懂規矩,不耍賴;自強、自立、有責任心;節約、不浪費;愛勞動,保護環境等。
用講故事等方法來灌輸一些基本道理,說清為什麼要這樣做,不這樣做的後果,以及如何去做。
講信義
講“狼來了”的故事,說明孩子從小說謊的惡果,就在於失去他人的信任,沒有信譽的人在信用製度較完善的一些發達國家是無法生存的。自己答應的事情就要負責任,去履行。有時女兒和同學約好去辦事,說好幾點鍾準時在某個地方見麵,可有的同學很少按時,或早已將此事忘記,守信義的不多。我們對孩子說,不管他們守不守信義,咱們說話一定要算數。有的孩子說謊、說話不算話,也與父母有一定的關係,父母認為不就是沒按時去約會嗎,這點小事不足掛齒;如遇上班裏勞動,有的父母就給老師寫張假條,說孩子病了,就逃掉一次勞動;還有的父母知道孩子說謊,非但不批評還誇獎呢,看,我們孩子這麼小就編得和真的一樣,真是可愛得很呢。編了謊還受到鼓勵的孩子也分不清好賴,肯定越編越圓,以後滿嘴假話,到社會上也製假、造假,破壞社會經濟秩序,既害人也害己。
從小講道理,不耍賴
很多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好習慣要反複灌輸,不斷加深印象,而耍賴等不良習慣隻要嬌慣、縱容就可形成。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第一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由於怕孩子哭鬧,傷了身體或有外人在場,省點事,隻要孩子一哭一鬧,地上滾幾圈,不僅爺爺奶奶,就連年輕的父母也不忍心寶寶哭得背過氣去,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除了天上的月亮,要什麼給買什麼。
有的父親自己抽著幾毛錢一包的廉價煙,如果孩子晚上突然想起要某牌子的巧克力時,當爹的二話不說,騎著車子滿大街轉,非把幾十塊錢的巧克力買回來才安心。別看孩子小,可他一點都不傻,這樣一鬧他就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第一次贏得了勝利,第二次再照此辦理,此法屢試屢勝,這就使孩子養成了耍賴的毛病。有的父母還認為,等孩子大一點就嚴格要求他,等孩子真大一點了,耍賴已形成習慣,就不容易糾正了。
我姐的二兒子小的時候,一天我們一起逛商場,他看見一輛大一點的玩具汽車,非要,我姐跟他講,家裏有一輛小的,你平時也不愛玩,這輛大的你不需要,所以不買,他竟然哭起來,站在玩具櫃台前就是不走,想耍賴,就這樣堅持了一陣子,我姐堅決不給買,最後還是乖乖地跟我們回了家。以後他就知道,凡事得講道理,耍賴也辦不到,一次就能將毛病治過來。
溺愛和過度的保護最終將害了孩子
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愛自己的孩子,愛後代可以說是人類的天性,連動物都很愛自己的後代,有的大型哺乳動物愛起自己的孩子來還真叫人感動。
我們大多數人在愛孩子方麵有很多好做法,但也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獨生子女的父母,真不知該怎樣愛孩子,甚至將溺愛嬌慣也當作是對孩子的愛。
在如何愛孩子的問題上,我們一些父母的做法非常不理智,對孩子過度保護,甚至溺愛。其表現為:有的認為就這麼一個孩子,過去我們吃了一些苦,現在條件好了,就不能讓他們再受苦;還有的認為,反正我的孩子學習好,所以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從小全身穿名牌,壓歲錢一給就是成百上千,孩子花錢大手大腳。
物質的東西來得太容易了,孩子就不珍惜了;還有的孩子想幹啥就讓他幹啥,其結果孩子任性、脾氣大,虛榮心強,和別的同學攀比,瞧不起家庭條件差的同學;再者很多本來孩子可以幹的事一切由父母代勞,家務活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幹,這樣孩子非但不感激,還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孩子從小不知道體貼父母,尊重長輩。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大聲嗬斥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說:“我是孫子,老子怕誰”。據報道,青海樂都縣一對貧困父母為了供兒子上大學,幾年間賣的血可以裝滿兩個大汽油桶,可兒子卻在學校冒充包工頭的孩子,揮霍擺闊,荒廢學業,大學期間竟花掉了6.35萬元(當時一個本科生花2.5萬元已足夠了),反過來還大罵父母冷酷無情。溺愛和過度保護,其結果必然造成孩子的任性和無能,最終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本來聰明的孩子,讓我們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培育成如此模樣,我們每位父母是否應認真反思一下。如果你想毀了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所以父母千萬不能溺愛孩子,培養孩子好的品德,一定要從小抓起,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孩子學會做人。
理智地愛孩子
父母在愛孩子方麵還是要多一些理智,嚴是愛,寬是害,在品德培養上要嚴格要求,生活上的照顧不可太細致,對孩子不嬌慣、不溺愛、不縱容、不遷就,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抓起,讓孩子幹些活,參加些體力勞動,看似吃了點苦,其實這是鍛煉了孩子,是愛孩子。例如早晨我們乘班車上班,有的母親就讓孩子也坐班車上學,其實就五六百米的距離,讓孩子走走有什麼不好,可他們不那樣想,說孩子願意和媽媽多呆一會,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但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由這些點滴事情組成的。
有時孩子做錯了事,就給他講清楚他哪個地方做得不對,堅決不護短,不找客觀理由來開脫自己的過錯。比如孩子被石頭絆倒了,大哭起來,有的媽媽就會說,都是石頭壞,是它絆倒了我們寶寶,孩子以後什麼事沒幹好,他就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認為是客觀條件造成的。這時就應該說,孩子,爬起來,勇敢些,不哭,都是我們自己不小心,以後看清楚了再跑。這樣可以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責任心教育
責任就是分內應做的事,有責任心就是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其中也包括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責任心教育應該從小抓起,指明孩子每個成長時期應盡的職責,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好孩子,做一個好學生,做一個好職員,做一個好丈夫,好妻子,做一個好公民,這都是責任心強的表現,也是一個人起碼應做到的。在做出一些比較大的決定時,不僅要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還要考慮到對家庭、對工作、對國家所負的責任。有的孩子很任性,稍不順心就離家出走,更有甚者動不動就不想活了;在工作中責任心不強從各方麵也可以看出來,有的位高權重,卻玩忽職守,使國家利益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有的成家後,不管孩子教育,打老婆(個別也有打丈夫的),有的吃喝嫖賭……。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根本原因是私心太重,幹什麼事情很少為別人、為家庭、為工作著想,一切從個人出發,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管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