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學習篇 第14章 如何調節不良情緒
心理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在孩子確實遇上了煩惱的事,心情鬱悶而影響學習時,父母不妨試試心理學中常用的調節情緒的幾種方法。
一、轉移法不良情緒常常是因為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或某個事物引起的。例如考試成績不太好,老師將分數按高低排名次並公布,如老想著這次考試成績,心情會越來越不好。這時如果我們將注意的目標轉移一下,就有可能改變孩子的心情,領孩子出去散散步,或是聽聽音樂,聽音樂可以使心情得以舒展,帶給人愉悅,用轉移目標的方法衝淡或消除不良情緒。
有的孩子鑽牛角尖,常常因為某件事想不通而生氣,一味地想下去就會越想越生氣。如果這時能想想別的問題或者換種角度去思考,就有可能從煩惱、氣憤中解脫出來。比如,父母或同學向他提些他樂於思考的問題,並誠懇地請他幫助解決,就可能使他進入新的思考,暫時忘掉想不通的事情。也可以教孩子用行動來改變自己的心情,拚命學習、勞動或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也可以去踢一場足球,打一陣羽毛球,或是跳繩、打乒乓球,來抵消、轉移內心的煩惱。
二、釋放法
當孩子遇上煩惱的事時,常一個人悶悶不樂,父母要勸說孩子不要將痛苦埋在心裏,更不要封閉自己,如將煩惱積壓在心裏也會積憤成疾。最好是讓孩子適度地釋放出來,找孩子談談,讓他將心裏的痛苦或煩惱傾訴出來,發泄出來,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有的孩子說出來了就會感到輕鬆了許多,這有利於不良情緒的疏導。孩子也要在調整自己心情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學會自己改變不良情緒,及時扭轉不良情緒,盡快從壞心情的陰影中擺脫出來,甩掉煩惱對自己的糾纏。解決過幾次,慢慢就成熟了,也就能把握自己的情緒了。
三、言語、意誌和意識調節法
言語可以調節人的行為和情感,常言說,“好話一句暖人心”,有的人幾句話就可以把一個人說高興,可以把一個人說得勇氣倍增,也可以把一個人說惱。父母要善於駕馭語言,會說話。如果事情已經發生,指責、漫罵都已無用,別在孩子痛苦時再指責、罵孩子,那無疑等於火上澆油。例如高考前,孩子心情緊張,父母說,你一定行,一定能成功,這樣就能使孩子增加考試的信心,激發考試的勇氣,衝淡膽怯的心理。如果說,你緊張啥嘛,都怪你平時不好好學,現在急了吧,晚了!或是你考不上大學就掃馬路去,你讓我們的老臉往哪放等等,說這樣話的父母真不懂孩子的心理,這樣指責的後果隻能給孩子增加壓力,使孩子更加緊張,肯定發揮不好。
用意誌控製情緒或情感也是一種調節法,同齡的孩子在情緒和情感方麵各有差異,一人一個脾氣,在對待同一問題時,表現大不一樣,這既有性格方麵的原因,也有意誌方麵的因素。應當創造一些必要的環境,或利用周圍發生的一些事例,引導孩子學會用意誌控製自己情緒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意誌力。
因為情緒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發生的,同人的意識狀態有關。因此,意識要對情緒起調節作用,那就應具備:一要意識十分清楚,不應讓煩惱幹擾了自己應做的事;二是意識要有足夠的強度,否則無法調節不良情緒,以好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