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順都忍住了,因為高順非常清楚,比之沙場更重要的還有後勤,上百萬大軍每日的消耗,都要從兵部領取,這一重任除了高順,沒有人更適合,也沒有人能抗下這個重擔!沒有後勤,又有什麼沙場上的勝利?又有什麼天賜軍的榮耀?
所以高順的功勞,劉泰一直深深的記在心中,雖然高順不苟言笑,做事死板,甚至有時候給劉泰來個沉默以對,氣得劉泰跳腳大罵,但劉泰知道高順心中的苦,知道高順心中的累,沒有任何人能如同高順這種不計辛勞的付出。
劉泰非常感動!
所以僅僅國侯之位以及軍相之職,都還無法與高順付出的一切相比,在此之上,劉泰再次下令,為高順修建一座軍神銅像,與荀彧一文一武,一左一右,共同擺放在祭天台上受天下百姓,萬萬子民膜拜!
北漢的建立,與高順、荀彧二人分不開,若無二人,劉泰這些年來絕對不會這麼輕鬆!所以劉泰對此二人的賞賜都是無所顧忌的,能給的,劉泰都會給,臣子能得到的一切,劉泰都會給!
高順與荀彧到有點不同,當詔書宣讀完畢之後,高順隻是淡淡的點了點頭,上前跪領聖旨,隨後回到武將之首的位置。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平淡,不過沒有人注意到,當高順猛然抬起頭注視著劉泰的那一刻,眼眶中滿是淚水!
英雄淚,才是一個男人最珍貴的!
當年,若沒有遇到劉泰,或許高順的一生極有可能就是追隨呂布東躲西逃,別說什麼功名權位了,甚至死在奔波的途中都有可能,可以想象,當一個最為平凡不過,既不是士家子弟,又不是將門之後的高順,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如此重的封賞,如此君主的賞識,心中是如何的感動,如何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高順與荀彧相同的封賞,百官都沒有什麼表示,甚至都很少出現嫉妒,高順這個沉默的男人,為北疆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若沒有高順,何來百萬橫掃天下的天賜軍?
這無上的功勞,亂世之中,更在荀彧之上啊!
當然,雙方之間很難比出高低,若無荀彧,高順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投入到練兵、後勤事務之上,隻因有荀彧的存在,高順才能後顧無憂的調動朝廷一切有可能調動的資源。
而荀彧若無高順,那麼也不可能得到那麼多的資源,因為沒有將士們在前線的熱血拚殺,又何來後方的安穩之說?雙方,誰都不可缺了誰啊!功勞相等,地位相等,這樣誰心裏都不會不滿。
漢元武大帝詔三:
加封南鄉侯、軍師將軍、軍機處大臣戲誌才為潁川侯、正一品軍師將軍、軍機處執宰(大宰),免死詔一道,總攝一百二十九萬天賜軍中各級軍師將官、有權任命、罷免、調動各級軍師。
戲誌才!
在朝廷各級軍師中,戲誌才的地位當之無愧的第一,雖然說很多時候為劉泰出謀劃策的多是郭嘉,可戲誌才的功勞,卻是如何都無法抹殺的,畢竟若無戲誌才,當年劉泰如何能平定草原各部?如何能建立起百萬戰無不勝的天賜雄獅?
可以說,對戲誌才的封賞隻低不高,若不是文武第一的位置給了高順和荀彧,戲誌才的封賞將會更高,當然,目前戲誌才的地位已經不算低了,在朝廷中的地位,戲誌才能排上第三位!
漢元武大帝詔四:
加封天刀侯、軍機處大臣、從一品大員黃忠為宛侯、兵部侍郎、軍機處輔宰(中丞)、正一品天刀大將軍、免死詔書一道,主征伐、有權調動不高於十萬人的集團軍進行作戰準備,甚至出戰!
黃忠的功勞不用多說,這些年來,年五十有二的黃忠為朝廷南征北戰建立下無數功勞,在天賜軍中乃是一麵豐碑級的存在,雖然說後起之秀趙雲、張飛等人的功勞直追黃忠,但黃忠這位劉泰麾下第一位大將,其地位卻不可動搖。
此次對黃忠的加封,劉泰有考慮過押後再說,畢竟前不久才加封黃忠為從一品大員,天刀大將,眼下又加封黃忠為天刀大將軍明顯有點不妥,當然,別誤會了,天刀大將軍可不是真正的大將軍,目前朝廷中最有資格稱之為大將軍的隻有一人,那就是高順。
大將軍身為軍事最高職,有權一切任命、罷免、調動,目前高順僅少的一項就是全權調動天賜軍各部隊,雖然說也有調動之權,但其卻是將領的調動,而不是軍隊的調動。
漢元武大帝詔五:
加封東成侯、軍師將軍、文淵閣大學士、軍機處大臣、正二品尚書事(中丞)郭嘉為汝南侯、從一品軍師將軍,從一品尚書事(大宰),從一品輔宰,免死詔書一道,全權監督軍機處、文淵閣人員,輔佐軍相、丞相處理國事。
尚書事等同於尚書台實際上就是劉泰的秘書處,理論上權利非常大,因為劉泰的聖旨都出自尚書台,由郭嘉等人全部負責擬詔以及宣布,嗯,郭嘉目前不但是劉泰的小秘,還是劉泰的管家,幾乎劉泰的一切行程,全部由郭嘉安排。
可以說,郭嘉的權利非常龐大,即使荀彧等人想麵見劉泰都要經過郭嘉的許可和稟奏,否則的話,很難直接麵見劉泰,畢竟如今的劉泰可是皇帝,與曾經的北皇乃至於神王都不同了,身份提高了,規矩自然也會提高,不可能說荀彧等人想見就見怎麼得。
郭嘉的能力不可否認,親手組建九州商行、九州商業聯盟、情報部門龍族、原先的清政部和目前的尚書台以及其他的一些專屬的劉泰的個人部門,可以說因為郭嘉,朝廷的製度才一步步確立,雖然說郭嘉的頭腦更適合在戰場上發揮,但如今四野生平,總不可能放在哪兒荒廢吧?
所以尚書台落到郭嘉手中,乃是最適合的,而且百官之中,劉泰與郭嘉的關係最鐵、最好,相處的時間也是最多,由郭嘉負責劉泰的生活起居以及其他事宜最合適不過了。其實在擬詔時,劉泰更像加封郭嘉為一品大員,畢竟這些年郭嘉跟隨劉泰顛簸的夠嗆,連一個一品大員都沒撈著,實在是有點虧本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