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若凝大致看了一下,青棺,豎著,而且洞口朝西,她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這是秦人的棺,這裏是秦人墓!
秦人墓立棺要朝西,當年秦人是自西向東攻占土地,秦人是華夏族的一支,早期主要在甘肅天水附近活動,公元前七七零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
秦人善戰,在商鞅變法之後開始強大,並開始從西往東攻占土地,在秦始皇以前勢力已到達黃河邊。西方代表著家鄉,因此,秦人在入葬之時,麵朝西方,遙望家鄉。
還有一點,秦人入葬時,也常用屈肢葬,將身子蜷縮,一般雙腿下部彎曲,分為仰身屈肢和側身屈肢。當然,一些位高權重者,並不會屈肢,這崖洞裏的正是秦人棺。
千若凝盯著這具青色的棺木,天下棺木以柳州棺為首,柳州的壽棺工藝考究、設計精美,在材料上都采用上好的香樟木、香杉木和香柏木,不管是哪種木,做出來的也不可能是青綠的顏色!以她的見識也無法辨別!
突然間,她發現岩壁上還有些不同,伸手一抹,立刻說道::“是文字。”
那馬山和趙龍麵麵相覷,好厲害,又美又厲害,千若凝一來就抓住了重點,唐晶看著千若凝的眼神更是羨慕無比,美麗無雙,還有才華!
洞裏的光線昏暗,她接過唐晶手裏的手電一看,岩壁上麵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她隨即後退了幾步,手電打在牆上,這些文字高約一米,寬約三米,是刻在石頭上的。
星兒迷迷糊糊地問道:“這是什麼?”
“文字在曆史上的變化是有記載的,商時期:流行文字是甲骨文,也就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大約在盤庚時期。還有一種是金文也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大約在祖甲時期。這兩種也流傳到了西周早期,不過是以金文為主,到了西周晚期,就有了籀文,又稱大篆,是金文的一種,周宣王時的史官籀對當時形態各異的金文字體做了統一,此後成為周朝官方字體,直至秦始皇統一文字為小篆。”
千若凝說道:“這些文字就是小篆,具體內容還要等回去後研究,你們怎麼找到這裏來?”
趙龍麵有難色,爾後說道:“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這裏,請跟我來。”
原來那豎著的棺木後麵還有通道,趙龍三人在前麵打頭陣,率先從棺木邊上的通道走下去,那條石階定不是天然而成,有人後天而為,雖然狹窄,工藝也不算精妙,可是在山體裏鑿出一條石階已經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走進去後便有一陣撲麵而來的風,著實嚇人一跳,明明是內部的山體,這風刮得相當邪氣,惹得星兒直咽口水,開始莫名地緊張。
“江寒,我們為什麼要來這麼古怪的地方?”星兒死死地跟在千若凝身後,小心翼翼地抓著千若凝的手,一來是保護,二來是為自已壯膽。
那條石階是盤旋下去的,一眼望下去,根本看不到底,令人驚訝的是,原來山體的內部牆上刻有圖案,現在可是一清二楚,隻是大多抽象,翅膀,寥寥幾筆構劃出來的像是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