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卷
※免疫力的含義是什麼
人們經常聽到免疫一詞,一般會簡單地認為免疫就是指人體的抵抗力,但對免疫的真正含義並不十分了解。從本質上講,免疫是指機體的一種生理性保護功能。它包括機體對異物(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識別、排除或消滅等一係列過程。這種過程可能引起自身組織損傷,也可能沒有組織損傷。
免疫力是指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能力,即機體區分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免疫力已不是單純指人體抗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使人致病的各種病原體隻是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其他如非致病性花粉、藥物甚至食物,正常機體內經常出現的衰殘細胞以及偶爾突變出現的癌細胞也都屬於非己的抗原性異物,由此可見,免疫力絕不是僅僅指人是否容易患病的概念,而是人體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基石。
免疫力按其獲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一是先天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如豬瘟在豬群中傳播很快,但和人類無緣。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就不會得這種病;二是獲得性免疫,是人生下來以後在生活過程中自然獲得的,或者用人工輔助的方法被動得到。例如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的嬰兒)接受母體的許多抗體而產生免疫力;又如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後(即某種疾病的抗體),可能會對某些疾病產生短暫的抑製作用。
※免疫係統是怎樣組成的
免疫係統是身體的衛士,它可以摧毀外來的致病物質,如細菌、病毒、毒素等。倘若免疫係統不夠強壯時,就沒有辦法殲滅那些外來有害物質,這樣人就容易患病了。可以說人體的免疫係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24小時晝夜不停地保護著我們的健康。人體的免疫係統在任何時間都能協調派出不計其數、不同職能的免疫“部隊”,從事複雜的任務。它不僅時刻保護人體免受外來入侵物的危害,同時也能預防體內細胞突變引發癌症的威脅。如果沒有免疫係統的保護,即使是一粒灰塵就足以讓人致命。具體來說,免疫係統是由胸腺、骨髓、脾、淋巴組織等免疫器官和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免疫細胞所組成的功能網絡係統。
胸 腺
胸腺就像為贏得戰爭而訓練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樣,胸腺是訓練各軍兵種的訓練廠。T是“胸腺”的英文縮寫。T細胞與B細胞,二者都來自於骨髓,但T細胞形成於胸腺,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外來侵襲物。我們身體某個部位發生創傷炎症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結便會腫大,這就是這些部位增加了“警衛部隊”並在和病原體作戰。
骨 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鬆骨質間的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組織。它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其中紅骨髓能產生血細胞。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類血細胞的發源地。紅細胞和白細胞就像免疫係統裏的士兵,而骨髓就負責製造這些細胞。每秒鍾就有800萬個血細胞死亡並有相同數量的細胞在這裏生成。因此,骨髓就像製造士兵的工廠一樣生成血細胞。血細胞的祖先是多能幹細胞,繼而增殖分化為淋巴係和髓係幹細胞,再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單能幹細胞或前體細胞進入血流。由此可見,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其實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10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
淋巴結
淋巴結是一個擁有數十億個白細胞的小型戰場。當因感染而須開始作戰時,外來的入侵者和免疫細胞都聚集在這裏,淋巴結就會腫大,甚至我們都能摸到它。腫脹的淋巴結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它告訴您身體正受到感染,而您的免疫係統正在努力地工作著。作為整個軍隊的後勤係統,淋巴結還肩負著過濾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
脾
脾為實質性器官,質軟而脆,若受暴力作用,易破裂出血而成為急腹症。脾在胚胎早期曾是一個造血器官。人在出生後,脾隻產生淋巴細胞,不能生成其他血細胞。在功能上脾髒被稱作血液的倉庫,是血液過濾器。它承擔著過濾血液的職能,能除去死亡的血細胞,並吞噬病毒和細菌。它還能激活B細胞使其產生大量的抗體。脾功能亢進時能引起紅細胞及血小板的減少。脾內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都參與免疫活動。
扁桃體
扁桃體是咽喉的守衛者。扁桃體對經由口鼻進入人體的入侵者保持著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體的人患上咽喉炎的概率明顯升高。這證明扁桃體在保護上呼吸道方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天然屏障”,是抵抗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防線”。一旦這道防線被攻破,反過來便給人體帶來許多危害。如當兒童感冒、發熱的時候,扁桃體常常發炎,如果經常反複發炎,就會妨礙毒素從扁桃體排出,易成“病灶”。這種扁桃體“病灶”還可以引起許多全身性疾病,如風濕熱、腎小球腎炎、風濕性心髒病、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盲 腸
盲腸(caecum)是大腸的起始部,下端為膨大的盲端,左側與回腸末端相連,上續升結腸,以回盲瓣與升結腸及回腸為界。回盲瓣是由回腸末端突入盲腸所形成的上、下兩個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為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地流入大腸,以便食物在小腸內充分消化吸收,並可防止盲腸內容物逆流到回腸。盲腸位於右髂窩內,高位盲腸可在髂窩上方,甚至到達肝右葉下方,低位盲腸可到達小骨盆內。盲腸能夠幫助B細胞成熟發展以及抗體(IgA)的生產。它也扮演著交通指揮員的角色,指揮白細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盲腸還能“通知”白細胞消滅消化道內存在的入侵者。在幫助局部免疫的同時,盲腸還能幫助控製抗體的過度免疫反應。
皮膚與黏膜
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麵,覆蓋著一層完整的皮膚和黏膜。皮膚能阻擋病原體的穿越,隻有當皮膚損傷時,病原體才能侵入。黏膜僅有單層柱狀細胞,機械性阻擋作用不如皮膚,但黏膜有多種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腸蠕動等,可將停留在黏膜表麵的病原體驅趕出體外。當受寒冷空氣或有害氣體等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傷時,就易患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皮膚和黏膜能分泌多種殺菌滅毒物質。例如皮膚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5.8),不利於細菌生長。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殺細菌和真菌作用。不同部位的黏膜腺體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種殺菌物質。
※認識人體的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是泛指所有參與免疫或與之有關的細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幹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紅細胞、肥大細胞。在細胞免疫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細胞、K細胞、NK細胞等。
T細胞
T細胞不產生抗體,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叫細胞免疫。成熟T細胞和B細胞通過血液循環到達淋巴結、脾髒和扁桃體等組織或器官,它們分別定居在固定的部位,成為機體的常駐警衛部隊。若遇到病原體等抗原物質入侵時,就能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產生免疫物質與之對抗。
T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的淋巴樣幹細胞分化為前T細胞,前T細胞在胸腺內分化成熟為T細胞,成熟T細胞經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賴區定居,並可經血流-組織-淋巴-血流周遊全身,以發揮免疫調節和細胞免疫功能。
B細胞
B細胞是通過抗體產生作用,而B細胞存在於體液中,所以B細胞免疫叫體液免疫。B細胞也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B細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生產各種各類的抗體,就像軍隊裏麵的武器,以便讓我們抵擋外來的入侵物,人類B細胞可生產超過10億以上不同類型的抗體。
大多數抗原物質在刺激B細胞形成抗體過程中,需T細胞的協助。在某些情況下,T細胞亦有抑製B細胞的作用。如果抑製性T細胞因受感染、輻射、胸腺功能紊亂等因素的影響而功能降低時,B細胞因失去T細胞的控製而功能亢進,就可能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並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病。例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同樣,在某些情況下,B細胞也可控製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由此可見,身體中各類免疫反應,不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共同構成了一個極為精細、複雜而完善的防衛體係。
K細胞
K細胞是一類具有殺傷作用的淋巴細胞,K細胞是直接由骨髓多能幹細胞衍生而來。它占人體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的5%~10%。它存在於腹腔滲出液、脾、淋巴結等處。K細胞所殺傷的靶細胞一般較大,不易被吞噬細胞吞噬,如寄生蟲、真菌、病毒感染細胞及同種移植組織細胞等。因此,K細胞在抗感染、抗腫瘤以及移植排斥反應、超敏反應中均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