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尾聲
對於後來的一切,之惟覺得自己都已是徹頭徹尾的旁觀者。
荷花初開的時候,蘭王帶他去到杭城。
湖中央,他望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水,第一次親身體驗這煙雨江南,卻於那溫潤的感覺並無陌生。細雨迷朦,一葉輕舟載不動幾多愁,他看見父王將那人的骨灰撒入了浩淼煙波。
不遠處,依稀可見如黛的山色,山下也有一葉孤舟漂泊,舟裏一老者獨立,並非蓑翁垂釣,隻看得見煙雨中他飄飛的青袍。袍角一直在風中飄動,那人也一直麵對著他們,於是兩兩相望,整個經過。
終於,蘭王將青白色的瓷壇也沉入了湖中,很小的水圈一漾,便消失,隻餘了漫天的雨絲落下,激起點點圈圈更小的漣漪,細碎的割破水鏡——
最是江南好風景。
瀲,我送你回家了。
你若眷戀故土,便於這波光深處,凝眸此方山丘;
你若心係滄海,亦可由湖入海,他日錢瑭潮起時,世上再無你羈絆理由。
他生若有幸再逢,也定是我千山萬水尋遍,一意苦求,與你,亦再無甘休。
生生世世,願你自由——
“瀲,走好。”蘭王輕輕的道。
漣漪蕩開,小舟遠去。
之惟不由回眸,隻見雨霧深處,那孤舟仍在,隨波起伏於青山腳下,仿佛在迎候遊子的歸來。
心裏忽然明白了什麼……
荷花開至全盛的時候,蘭王的精神和身體都已恢複如常。
失伴的臂膀不能再橫笛奏《三弄》,卻依然能舉起鐵血的戰刃:
自蘭王傷後,朝廷一直在調查“刺客”事件,終查得乃烏桓細作所為,消息一出,舉國激憤。
於是,隆熙三十五年夏,大將軍王即蘭王統兵十萬,伐烏桓。
秋,攝政王原成王乃增兵五萬以援前線,兩路大軍遂成合圍之勢,直迫烏桓國都。
冬,敵我兩軍對峙,戎京久攻不下。大將軍王身中流矢,仍督軍奮戰。攝政王強令其休養,命暫停戰。
隆熙三十六年春,大將軍王身先士卒,率兵破戎京。月內蕩平烏桓全境。
烏桓國宣告覆滅。
軒龍與西羌遞盟,以莫羅河為界,北歸西羌治理,南為軒龍國土。如此,幾得烏桓全境。
從那天起,軒龍朝的疆域遼闊達到了開國乃至以後的顛峰。
與此同時,纂修逾一載的《南晉史》終告完成。該史因記述詳實嚴密,文辭工整練達,付梓後廣受朝野推崇,以至百年後仍被奉為經典傳誦。參與編撰之各編修也都因此或加官進爵,或名聲大噪——一生孜孜以求的文人之名,終都憑借此書流芳千載。
書成那日,凱旋的大將軍王撫著書頁,卻不由淚落滿腮。
隆熙三十六年,帝雖沉屙,但多年後史家議論,仍道是:因這一書一役,成就了軒龍朝史上文治武功的鼎盛之年。
開得幾番花,落得幾場雪,轉眼已是隆熙三十七年。
烏桓雖滅,卻仍有小股殘匪不斷騷擾生事,大將軍王為此已數次重赴邊疆,直到這年深秋才終於基本平定。
因屢次出征而仍握兵權,斷臂的蘭王雖已永固“大將軍王”稱號不得再進,卻依然門庭若市,風光不改。這年歸京時正逢他壽辰,門下有人獻上幅卷軸,道是名家手筆,繪的西湖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