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肺係病證3(1 / 3)

第2章肺係病證3

第五節哮喘

哮喘是以發作性的喉間哮喘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征,嚴重者不能平臥的疾患。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哮喘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一、診療思維

(一)病因病機分析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內因責之於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導致痰飲留伏,隱伏於肺竅,成為哮喘之夙根。外因責之於感受外邪,接觸異物、異味以及嗜食鹹酸等。

小兒肺髒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人體水液的正常代謝為肺、脾、腎三髒所司,肺為水之上源,脾胃乃水穀之海,腎主人身水液,若三髒功能失調,則致水液代謝失常,痰濁內生。如因外邪犯肺,或肺氣虛衰,則治節無權,水津失於輸布,凝液為痰;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運化失司,濕聚為痰,上貯於肺;腎氣虛衰,不能蒸化水液,也能使水濕上泛為痰,聚液成飲。所謂痰之本水也,源於腎;痰之動濕也,主於脾;痰之末肺也,貯於肺。哮喘小兒常有家族史,具有一定遺傳因素,其肺、脾、腎三髒功能多有失常,這是釀成哮喘伏痰的基礎。此外,如感受外邪,邪失表散,風痰不化;或過食鹹酸,水濕結聚成痰;或表邪未盡,誤用酸斂收澀之品,致邪留於肺,痰液內結等,都是造成哮喘伏痰留飲的病理因素。

哮喘的發作,都是內有痰飲留伏,外受邪氣引動而誘發。感受外邪,以六淫為主,六淫之邪,以風寒、風熱為多。邪入肺經,肺失宣肅,肺氣不利,引動伏痰,痰氣交阻於氣道,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擊,氣機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難,氣息喘促,喉間痰鳴哮吼,發為哮喘。此外,嗜食鹹酸厚味、魚腥發物,接觸花粉、絨毛、油漆等異常氣味,活動過度或情緒激動,也都能刺激機體,觸動伏痰,阻於氣道,影響肺的通降功能,而誘發哮喘。

總之,本病的發病都是外因作用於內因的結果,其發作之病機為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喘。若是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或素體陽虛、寒痰內伏者,則發為寒性哮喘;若是外感風熱,或風寒化熱,或素體陰虛、痰熱內伏者,則發為熱性哮喘。若是外寒未解,內熱已起,可見外寒內熱之證;若是痰飲壅肺未消,腎陽虛衰已顯,又成肺實腎虛之證。

哮喘患兒,本為肺、脾、腎三髒不足之身體素質,反複發作,又常導致肺之氣陰耗傷、脾之氣陽受損、腎之陰陽虧虛,因而形成緩解期雖然痰飲留伏未動,但出現肺脾氣虛、脾腎陽虛、肺腎陰虛的不同證候。發作期以邪實為主,緩解期以正虛為主,但亦有發作期、緩解期不明,發作遷延,虛實夾雜的複雜證候。

內因肺脾腎不足

痰飲留伏

外因感受外邪

接觸異氣

嗜食酸甜腥辣壅塞氣道

肺氣失宣→哮喘發作期熱性哮喘

寒性哮喘

外寒內熱

肺實腎虛

緩解期肺脾氣虛

脾腎陽虛

肺腎陰虛

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診斷思維

1.辨病思維

(1)嬰幼兒哮喘診斷標準(計分法)

凡年齡<3歲,喘息反複發作者計分原則:

①喘息發作≥3次(3分)。

②肺部出現喘鳴音(2分)。

③喘息突然發作(1分)。

④有其他特應性病史(1分)。

⑤一、二級親屬中有哮喘病史(1分)。

評分原則:

①總分≥5分者診斷為嬰幼兒哮喘。

②喘息發作隻2次或總分≤4分者初步診斷為可疑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如肺部有喘鳴音可做以下任意一試驗:

1‰腎上腺素001ml/kg做皮下注射,15~20分鍾後若喘息緩解或喘鳴音明顯減少者加2分。

以舒喘靈氣霧劑、舒喘靈水溶液霧化吸入後觀察喘息或喘鳴音改變情況,如減少明顯者可加2分。

(2)3歲以上兒童哮喘診斷標準

①喘息呈反複發作者(或可追溯與某種變應原或刺激因素有關)。

②發作時肺部聞及喘鳴音。

③平喘藥有明顯療效。

疑似病例可選用1‰腎上腺素皮下注射001ml/kg,最大量不大於03ml/次,或以舒喘靈氣霧劑或溶液霧化吸入,觀察15分鍾有明顯療效者有助診斷。

(3)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兒童年齡不分大小)

①咳嗽持續或反複發作>1個月,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痰少、運動後加重,臨床無感染征象,或經較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

②用支氣管擴張藥可使咳嗽發作緩解(基本診斷條件)。

(4)哮喘持續狀態:哮喘發作時出現嚴重吸氣困難,端坐呼吸,呼吸頻率開始變慢,肺部呼吸音及哮喘音減低甚至消失,發紺嚴重,供氧不見改善,說話困難,大汗淋漓,肢端發冷,心率速,脈細速、弱,甚至神誌不清,在合理應用擬交感神經藥物和茶堿類藥物,超過24~48小時不能緩解,呈一種持續性的嚴重哮喘狀態,結合有反複發作史者。亦可因呼吸衰竭或周圍循環障礙,體力衰竭而致死。

有個人過敏史或家庭過敏史,氣道呈高反應性,變應原皮試陽性等可作輔助診斷。

(5)鑒別診斷:哮喘需與肺炎喘嗽相鑒別。哮喘以咳嗽、氣喘、呼氣延長為主症,多數不發熱,常反複發作,多有過敏史,兩肺聽診以哮鳴音為主;肺炎喘嗽以發熱、咳嗽、痰壅、氣急、鼻煽為主症,多數發熱,兩肺聽診以濕囉音為主。

2.辨證思維哮喘臨床分發作期與緩解期,辨證主要從寒熱虛實和肺、脾、腎三髒入手。發作期以邪實為主,進一步辨寒熱:咳喘痰黃,身熱麵赤,口幹舌紅為熱性哮喘;咳喘畏寒,痰多清稀,舌苔白滑為寒性哮喘。緩解期以正虛為主,辨其肺、脾、腎三髒不足,進一步再辨氣分陰陽:氣短多汗,易感冒多為氣虛;形寒肢冷麵白,動則心悸為陽虛;消瘦盜汗,麵色潮紅為陰虛。

(三)治則思維

本病的治療,應按發作期和緩解期分別施治。發作期當攻邪以治其標,治肺為主,分辨寒熱虛實、寒熱夾雜而隨證施治。緩解期當扶正以治其本,調其肺、脾、腎等髒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哮喘屬於頑疾,宜采用多種療法綜合治療,除口服藥外,霧化吸入、敷貼、針灸療法,以及配合環境療法、心身療法可增強療效。

(四)辨證論治

1.發作期

①寒性哮喘

【證候】咳嗽氣喘,喉間有痰鳴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麵色淡白,惡寒無汗,舌淡紅,苔白滑,脈浮滑。

【辨證】本證多由外感風寒而誘發,外寒內飲是其基本病機。辨證要點,除喘咳氣促、喉間哮鳴痰吼等哮喘發作的表現之外,患者外有風寒在表之象,見惡寒無汗,鼻流清涕,脈浮緊等;內因痰濕內阻,陽氣不能宣暢,見麵色淡白,痰多白沫,舌淡苔白等。本證亦有表證不著者,以寒飲傷肺證候為主。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定喘。

【主方】射幹麻黃湯加減。

【處方舉例】麻黃5g,射幹10g,半夏5g,紫菀10g,款冬花10g,杏仁5g,白前10g,幹薑5g,五味子5g,甘草3g,細辛2g。(以5歲為例)

②熱性哮喘

【證候】咳嗽喘息,聲高息湧,喉間哮吼痰鳴,咳痰稠黃,胸膈滿悶,身熱,麵赤,口幹,咽紅,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辨證】本證多為外感風熱,引動伏痰,痰熱相結,阻於氣道而發作。臨證以咳嗽喘急,聲高息湧,咳痰稠黃,身熱咽紅,舌紅苔黃為特征。痰熱內盛是本證辨證的關鍵,外感風熱之象,可輕可重。本證與寒性哮喘之間,從有無熱象不難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