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無猜(1 / 2)

話說人間蘇州,在盛世大唐的年代裏也是一番天上人間的繁華景象,市井喧嘩、商貿發達,往來客商絡繹不絕,堪稱紅塵最盛的一景。

蘇州南隅,有個馬家店,這個碧水盈盈、遠岫含黛的小村莊同樣景致非凡。

馬家店有個喚馬良的男孩兒,父親早年離家沒了音信,母親早喪,留下一口大黃牛與馬良相伴度日,所幸馬良生性達觀開朗,在村裏結交了兩個發小,一個是當地學塾的教書先生馬裘容家的女兒馬飛燕,另一個則是當地有名的鄉紳馬超華家的公子馬琰。

馬飛燕與馬琰的家庭情況都比馬良要好,可是單純的他們全然不理會這些,推心置腹地玩耍、成長。

馬裘容倒是巴不得女兒與馬琰更為熟絡,卻早已十分看不慣他倆時常帶著那馬良瞎轉悠,尤其不慣的,是馬飛燕似與那馬良自有一股子熱乎勁兒,這馬飛燕因此沒少受父親教唆,但她不管甚至反感父親的勢利。

再說馬琰,馬超華早年經商小成,晚年生給自己捐了個鄉紳,也想著幫兒子早早搏個童生進取,所以常年拘著他在家溫習功課,也愛遣著他去馬裘容的書塾裏聽學,偏生馬琰在功課上並不甚上進,對父親的施壓總苦於無計脫身。幸運的是,他有馬良和馬飛燕這倆玩伴,時常能給他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造出些許樂子。

這不,今兒又是一個被父親拘著念書的炎炎午後,馬琰心亂如麻,想找個由頭出門玩兒去,便合了書卷向父親奏請前去書塾謁師,詢問些《莊子》章句。

馬超華正在裏屋把玩器物,頭也不抬,隻道:

“若是去向先生請教學問便好,若是去尋那不三不四的玩伴兒玩耍去,可不依你。”

馬琰連忙解釋:“不不不,就是去向先生請教學問來著。”

馬超華微微抬眼,複又低眉擦拭了起來,漫不經心笑道:

“好好好,去吧去吧,路上打著點傘,正是酷暑時節,可別給悶病了,回頭功課又該跟不上了。”

馬琰連連道是,回房取了書篋、紙傘,便往門口走。

走到一半兒,馬超華的聲音又從裏屋傳來:“叫四喜跟上,我好放點兒心。”

那四喜是馬家的家奴,為人厚道實誠,對主人家忠心不二。此時他聞得召喚,興匆匆從廚房趕了出來,一路邊應“是”,一路解著圍裙。

馬琰皺了皺眉頭,他知道父親此舉的用意,分明是監督著自個兒呢。不過馬超華既已發話,他也不好違拗什麼。

在這個商儒兼具的家庭裏,父親那一套在馬琰看來總是十分權威。

“少爺,咱們走吧。”

四喜撐起了傘罩住馬琰,自己整個身子仍暴露在烈日之下,他嬉笑著催促著馬琰出發,表示已經做好了準備。

馬琰應了一聲,便帶著四喜往街上走去。

遠遠見到了書塾的簷頭,馬琰回身向四喜說:“這都到了,你快回去吧。”

四喜依舊笑得十分燦爛:“不不不,少爺,我還是送您到裏邊兒吧。”

馬琰一把搶過了四喜手中的紙傘:“不用!你快回去吧,我自己進去就行,這天兒也夠熱了。”

四喜無計,隻得仍然杵在原地,笑著說:“那成,少爺您自個兒進去吧,我就在這兒看著您進去。”

馬琰皺了皺眉頭,尋思不出辦法,隻能無奈地搖搖頭,邁開步子往書塾走去。

走出好幾步,馬琰偷偷往後邊兒望了一望,見到四喜仍然一動不動站在那兒,隻有臉上的紋路活動出了一個巨大的笑容,滿眼專注而關切的眼神,正往這邊張望。

“少爺,沒事兒,您走著,我看著您呐!”

馬琰苦笑了兩聲,繼續前行,沒幾步路的功夫,後麵又傳來了四喜的大聲招呼:

“少爺,見了馬老先生,幫我帶聲好啊!”

馬琰這回頭也不回,直直地走了進去。

四喜看到馬裘容迎了出來,看到少爺的身影消失在了門洞裏,這才放下心來,咕噥著整整汗濕的衣服,又朝書塾大門望了望,才滿意地轉身往回走。

馬琰一路往裏走,馬裘容一路小跑跟著。馬琰環視了一周,沒有見到馬飛燕的身影,便問道:“老師,飛燕呢?”

“飛燕啊?陪她媽去布坊挑料子去了,少爺您先到書房候著,我這就找人給您找來。”

說著,馬裘容回頭吩咐家僮往鎮上布坊尋女兒去了,馬琰獨個兒進了屋子,信手翻了書讀。

青峰鎮布坊,馬飛燕正陪著母親挑著蘇州繡緞,飛燕看上了一款湖綠織花繡緞,正要取時,被母親製止了,將另一款紅錦龍鳳圖樣的布匹塞到了她的手中,說:“這款好,喜慶,說不定很快就用得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