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渭城朝雨浥輕塵(一)初遇(1 / 2)

卯晨之交,天色轉白,空氣中還朦朦朧朧散著霧氣。霧氣中,朝雨如絲滴下,細雨無聲。清晨,拉麵館子的麵在鍋裏煮著,用香味喚起不喜早起的人;路邊還有熱氣騰騰的包子鋪,

想來包子不錯。清早已經有老人拎著金絲籠在渭河旁遛鳥,他們對於遛鳥的喜愛已風雨不阻。

渭城有一家小酒館,在當地有著不錯的名聲,開小館的是一對姐弟倆,弟弟是小二,姐姐是大廚兼掌櫃,小館大部分是靠著姐姐那“人間難得幾回嚐”的絕妙手藝支撐著的。

姐弟二人祖籍本是巴蜀錦城人,後隨父母輾轉來到渭城,本隻是旅居此地,可父母一嚐當地美食,就決定在此定居下來。母親本是蜀地書香大家的一個香閨小姐,知書達理,通琴棋書畫;父親論身份卻是個鐵匠。他們看上去怎麼也不是合適的一對,最後月老紅娘卻還是將他們湊到了一起。但細說起來,他們實在是天造地設。

父親楚劍南打鐵從不穿短褐,總是長衣飄飄,他的冠比文人還講究,是頂好的千年沉香木冠。楚劍南整日打鐵,也不見身體壯碩結實,跟普通人無二至。臉也白淨,儒雅的眉眼,儒雅的胡須。人也頗有文采,能吟詩,能講大道理,完全不像個打鐵匠。君子淑女,這不是天造地設麼?

可惜紅顏薄命,來到渭城第二年,楚劍南的妻子,劉秀秀就撒人寰而去。自此楚劍南打鐵時,不再像有使不完的力氣,也不會在打鐵時歡樂地狂歌,狂放的名士風度一去不返。終於,在一次鑄造鋤頭時,也隨劉秀秀而去,沒留下隻言片語給姐弟倆,隻留下不多的積蓄和幾件母親最喜愛的嫁妝,姐弟倆失去生活依靠,隻得利用那點積蓄開了家小酒館養活自己,母親的嫁妝卻埋進了父親的墳裏。

楚劍南和劉秀秀的墳是緊挨一起的,麵朝西南——錦官城的地方。楚劍南死去那年,姐姐十二歲,弟弟七歲,他們的酒館叫做天依酒館。

天依酒館門剛開,迷迷蒙蒙的霧氣便緩緩飄進酒館,分不清門外通往凡城還是通往仙域。

弟弟名叫楚天涯,姐姐叫做楚依依,清晨客還少,姐弟擦桌的擦桌,掃地的掃地,為迎來清晨吃麵的人做準備。做完打掃,姐姐就去廚房裏煮麵準備了。弟弟還未睡醒,擦完桌子便坐在板凳上,撐著頭打盹回覺。

晨霧飄進,迷迷蒙蒙中,隱約一道人影徐徐進入店門。他或者說是她,腳步很輕,似是怕打攪這店小二安穩的睡眠。

霧有些冷,天涯小二突然打了個冷戰,不情不願地睜開了眼。回過神,忽然看到店已走進了一個客人,正悠悠坐在鄰桌,不說一句話。

還沒來急看清客人麵貌,天涯小二便意識到已怠慢了客人,慌忙去廚房端出一壺燒開的茶水,飛快回來,給來客滿上了一杯熱茶。

天涯小二這又才發覺未問點菜,悄悄從茶杯抬頭,頭次注意來人的容貌身形。

這人握著茶杯的手幹淨整潔,著灰色布衫,麵色潔白,雙眼不睜,眉宇間一股安貧樂道的韻味,平凡無奇。像是城裏的私塾先生,不像是大富大貴的人。

“先生需要什麼吃食?”

“臊子麵即可。”

“先生稍等。”說完天涯小二便轉身去了廚房。

過了片刻,天涯便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出來,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