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妙,果然妙哉。”一聲沉厚而響亮的叫好聲從龍椅上傳至大殿,打破了殿中凝固的空氣。上座的皇帝細斟起深意,不禁動容,“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啊!淩姑娘對此又有何見解呢?”
我垂首低眉裝作沉思狀,其實心中早有答案,片刻後才沉沉道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見眾大臣乃至殿上的皇子皇帝以及使者們都屏氣凝神,聚精會神的聽著這一番聞所未聞,彌足珍貴的高談闊論,唯恐一個分神而錯過了其中的一個環節,我勾唇一笑。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鬆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隨著最後一個字的收尾,我深深的吐了口氣。
殿上一片寂然,所有文武百官、王孫貴胄、使者們皆因我的一番國策論語陷入深思。隻餘下咬牙切齒一臉不甘的霓裳郡主與渾身充斥著陰惡嫉恨的鄢琴。
“淩姑娘的這番論國策實是令朕茅塞頓開,嗬!想不到淩姑娘小小年紀就滿腹經綸,如此有見地,這實是讓朕大開眼界啊!”
高座上的皇帝在沉思中複醒,眼眸泛光,狹長幽遠地緊凝著殿中央一個小小的我,眼神犀利直看得我無所遁形。
手心不知何時已攥出冷汗,但我仍舊神色不變地垂首躬身道“皇上繆讚了,這番言論亦不過是雲晞偶在書中瀏覽細閱到,不想今日竟派上了用場,殘書瞎作登不上大雅之堂,若雲晞言語間有何失當之處還請皇上切莫怪罪。”